資生堂産品開發加快轉向中國

2021/02/24


       資生堂在商品開發上明顯展現出重視中國市場的姿態。除了增加開發人員之外,還將與當地企業進行聯合開發。預計2021年中國的銷售額比例將達到總體的3成以上,逼近日本市場。該公司將在強化在日生産的同時,以高檔護膚品等為中心,加快抓住不斷增長的中國本地需求。但另一方面,偏重中國也會帶來經營風險。

 

 

       資生堂在截至2023年的中期經營計劃當中將中國定位為最重要的海外市場,決定進一步強化相關體制。具體而言,到2023年前,將以中國為中心,聘用超過100名開發方面的數位化人才。以打造暢銷商品為目標,不斷提高消費者需求分析的精度。

 

       資生堂2020年在位於上海市的美容健康企業聚集地「東方美谷」設立了研究所,是東方美谷的首座世界大型化粧品企業的研究所。資生堂在上海成立十幾人規模的團隊來負責新業務的開發,與其他初創企業合作,開發運用數位技術的商品和服務。

 

資生堂在上海「東方美谷」設立了研究所

 

       資生堂還與2019年進行業務合作的阿里巴巴集團推進合作。雙方在杭州的阿里巴巴總部附近設立了專用辦公室。過去雙方的合作領域集中在「雙11」的促銷方法等,今後將改變體制,對阿里巴巴擁有的龐大購買數據等進行分析,共同開發符合消費者要求的商品。

 

       此前中國當地的開發産品以身體護理等低價商品為主,今後「還會考慮開發(價格更高的)化粧品」(資生堂社長魚谷雅彥)。該公司出售護髮品牌「絲蓓綺(TSUBAKI)」等日用品業務,大力發展高價位護膚品。

 

       英國調查公司歐睿資訊諮詢的數據顯示,在中國高價位護膚品市場上,資生堂2019年的份額為7%,位列第4位。由於日用品容易陷入價格競爭,資生堂要通過高檔化來提高品牌影響力。

 


 

       資生堂加大向中國傾斜的背景是中國市場在銷售額中的存在感越來越強。2020財年(截至202012月)中國業務的銷售額換算成日元為2358億日元,比上年增長9%。在日本及歐美下滑23成的情況下,中國由於率先從新冠疫情中恢復,成為各地區中唯一一個超過上年業績的市場。

 

       2021年在中國的銷售額預計為3135億日元,基本上達到和日本市場(3460億日元)同一水準,在各地區構成比例方面也從2015年的15%提高到3成以上。隨著疫情長期化,難以指望包括中國人在內的訪日外國人消費復甦,資生堂迫切需要大力擴大當地的銷售。

 

       雖然資生堂在開發方面加快轉向中國,但生産基地仍以日本為中心。中國消費者存在比起本地生産的商品更看好日本製造的傾向,資生堂認為「Made in Japan(日本製造)的價值沒有改變」(魚谷社長)。從2019年到2022年,資生堂總共將投入1000億日元以上,在日本國內新建3家工廠,增強高價位護膚品的産能。

 

       不過,在高端化粧品領域,歐美企業一直領先,資生堂與在華份額佔16%左右的法國歐萊雅和美國雅詩蘭黛的差距依然很大。歐萊雅從2010年開始與阿里巴巴合作,使用消費者數據,與世界大企業的競爭將持續下去。

 

       資生堂對中國的依賴也伴隨著風險。2012財年(截至20133月),因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問題而引發了抵制日貨運動,導致資生堂減收減益,成為時任社長末川久幸僅僅2年就辭職的一大原因。

 

       儘管如此,由於歐美業務持續虧損,資生堂也不得不將經營資源轉向業績良好的中國業務。在面對中國市場風險的同時,能否緊緊抓住這一增長市場將成為資生堂興衰的關鍵。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井洋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