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促使尼龍原料價格急跌
2019/07/01
作為尼龍纖維原料的己內醯胺正在降價。亞洲市場的指標價格比上月暴跌15%,創出2年零7個月的新低。這是因為有觀點認為,中國的纖維生産將下滑,中國的纖維企業等正在抑制原料採購。此外,尼龍樹脂需求也表現低迷。在中國經濟減速的背景下,中美對立的激化正在進一步拉低石化産品的價格。
![]() |
作為亞洲的指標價格,6月的合約價格比上月下降270美元(15%),降至每噸1520美元。這一價格創出2016年11月以來的新低。日本國內的己內醯胺企業宇部興産與台灣、南韓等的大客戶已達成協定。
中國國內的己內醯胺價格也有所下降。中國的大型己內醯胺企業決定將5月的價格比4月下調9%,降至1萬3200元。5月下旬提出的6月臨時價格為1萬2800元,但截至6月中旬,通過2次下調,降至1萬2300元。
己內醯胺價格下跌的背景是中國的纖維需求前景堪憂。美國5月提高了對華 「第3輪」懲罰性關稅的稅率,同時準備推出「第4輪」。在美國的第4輪措施中,加稅對象是服裝和體育用品等。宇部興産公司表示,「由於尼龍需求前景的不確定性,採購原料的趨勢陷入停滯」。
![]() |
宇部興産降低了己內醯胺價格(該公司宇部化學工廠) |
尼龍纖維用於羽絨服的布料等,在冬季之前需求增加。正準備啟動第4輪對華懲罰性關稅的美國的行動正在對增加庫存時期的生産造成影響。
在中國,己內醯胺需求1~4月徘徊在低於上年的水準。由於對尼龍纖維的最終需求減少的警惕,尼龍生産和紡織業的開工率下降,拉低了原料價格。
對美國來説,中國是服裝和纖維産品的最大進口來源地。美國商務部國際貿易委員會紡織服裝辦公室(OTEXA)統計顯示,2018年美國的紡織品和服裝進口額為1100億美元,其中37%來自中國。
2019年1~4月,美國的進口總額同比增加5%,另一方面,來自中國的進口減少逾1%。而來自越南、印度和孟加拉國的進口增加。由於美國對華關稅提高的影響,代替性生産似乎正在增加。
關於合成纖維的原料,中國的生産份額較高,但由於人工費上升,服裝生産正在轉移至其他國家和地區。美國提高對華懲罰性關稅有可能加快中國服裝生産外流的趨勢。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