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成樹脂進口轉向中東 美國産減18%
2019/09/03
中美彼此加徵額外關稅的貿易戰看不到終結跡象。2018年8月,中國對美國的第2輪關稅反制措施中包含用於塑膠袋等的代表性合成樹脂——聚乙烯。靠進口滿足4成內需的中國減少了來自美國的進口。另一方面,增加從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等中東國家進口,彌補短缺部分。
![]() |
美國2018年8月23日對價值160億美元的中國産品徵收25%的額外關稅,中國同一天對同等金額的美國産品啟動了額外關稅。中國政府的數據顯示,在4種代表性聚乙烯中,「高密度聚乙烯」和「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成為對美額外關稅的對象。
在關稅啟動後,中國減少了來自美國的聚乙烯進口。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9年4~6月為18.5萬噸,同比減少18%。成為額外關稅對象的2個品類的進口量減少70%。
在美國,自2018年初起,源自頁岩氣的聚乙烯出口增加。美國産品比其他國家更具成本競爭力的狀態固定下來。對中國來説,美國本應成為重要的採購來源。
![]() |
聚乙烯(資料圖) |
但觀察成為額外關稅對象的高密度聚乙烯的中國進口價格發現,2018年11月以後,美國産品的進口價格高於整體的平均水準。可見美國因關稅而喪失了頁岩革命帶來的價格優勢。
儘管對主要進口品類啟動了對美關稅,但中國仍是聚乙烯的凈進口國。雖然經濟出現減速跡象,但「消費品相關領域仍維持堅挺的需求」(綜合商社)。此外,還存在因環保政策而限制進口廢塑膠、需要更多合成樹脂的一面。中國無法借助國內生産完全滿足內需,擴大進口的趨勢仍將維持。
實際上,中國包括關稅對象在內的4個主要品類的2019年4~6月進口量為425.6萬噸,同比增加18%。雖然來自美國的進口減少,但如果僅觀察處在關稅對象之外的2個品類,則增至約3倍,達到12.9萬噸。中國大量採購維持關稅不變的産品的局面呈現出來。
此外,增加來自美國以外的進口、以彌補缺乏部分的一面也很突出。進口量增長明顯的是中東産聚乙烯。
觀察中國2019年4~6月從各國進口4種主要聚乙烯品類的數量,沙烏地阿拉伯為91.5萬噸,伊朗為74.5萬噸,均同比增加24%。在中東以外,中國還增加了從南韓、泰國和新加坡等亞洲各國的進口。
另一方面,無法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産品「把出口轉向了東盟(ASEAN)、南美和歐洲」(綜合商社)。據悉,一些在全球擁有基地的大型化學企業,還出現了把美國産品銷往中國以外、從中東和新加坡等基地向中國供貨來應對關稅措施的趨勢。
中國8月23日宣佈了針對美國「第4輪」關稅措施的報復措施。在貿易摩擦日益加劇的背景下,規避關稅提高及其影響的行動正在改變合成樹脂的貿易結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三輪恭久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