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增産稀土的深謀與遠慮
2019/11/18
針對高科技産品零部件不可缺少的稀土,中國政府把2019年生産配額設定在同比增加1成,創出歷史新高的水準。中國佔到世界稀土産量的7成,上述舉措有助於緩解稀土的供給擔憂。同時透露出的長期戰略是,著眼於中美高科技主導權之爭,通過加大供應帶來的價格下降阻止美國培育稀土産業。
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的通知表示,2019年的開採配額為13.2萬噸,連續2年創新高。從礦石等之中提取稀土的冶煉分離總量也比2018年增加1成,增至12.7萬噸。
![]() |
擴大生産配額是為了應對國內的需求增加。中國的純電動汽車(EV)等新能源汽車約佔世界産量的一半。1~9月的産量同比增加2成。稀土對於搭載於馬達的高性能磁鐵來説不可缺少。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正如鄧小平主張的那樣,中國的稀土開採量是世界首位。構建了從礦石開採、冶煉分離到産品加工的生産體制,並向國內外廣泛供貨。
另一方面,美國則缺乏冶煉和加工技術。在向中國出口稀土礦石的同時,大部分合金等加工品依賴從中國進口。
![]() |
5月視察中國江西省稀土相關企業的習近平(XINHUA-KYODO) |
在中美對立從貿易摩擦發展到高科技主導權之爭的背景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視察了稀土主産地江西省的磁鐵企業。他在這裡強調稀土是重要的戰略資源,開始有觀點認為中國將限制對美國供應稀土産品。
受此影響,用於高性能磁鐵的稀土之一鏑的價格截至7月比1月上漲5成左右。針對中國在這種狀況下擴大生産配額,中國有色金屬企業的相關人士感到鬆口氣,認為或許是政府維持稀土穩定供應的信號。
也有觀點從稀土生産增加中看出中國政府的深謀遠慮。中國增加供給將緩解世界供求,給稀土産品的價格帶來下降壓力。
一名外資企業的高管指出,「這將導致相關企業的收益惡化,有可能對美國民營企業推進建設分離工廠等構建中國以外的供應鏈産生負面影響」。
中國政府從保護「戰略資源」和環境的角度出發,此前一度抑制國內的稀土生産。因此未能充分滿足國內需求,中國2018年的稀土進口量激增至2017年的近3倍。作為供應方迅速浮出水面的是美國。
![]() |
中國的稀土礦山 |
隨著2015年美國企業陷入經營破産,美國停止了稀土生産。但由於來自中國的洽購,美國2018年正式恢復生産。現在美國向中國出口礦石,在中國當地進行分離和加工,再把其中一部分産品進口到美國。
由於圍繞高科技主導權的對立,這種中美的密切聯繫出現裂痕。美國企業Blue Line於5月與澳大利亞企業簽署了備忘錄,雙方將合作在美國建設稀土冶煉工廠。美國還積極確保高性能磁鐵技術,擺脫對中國稀土依存的「脫鉤」開始帶有現實意味。
中國政府擴大生産配額,似乎從中能看出阻止美國企業的行動,把稀土作為高科技戰略物資加以保持的意圖。
嵌入無人機和導彈等武器的高性能磁鐵等被認為使用了稀土。中國正加快開發高性能磁鐵。對於在世界範圍存在爭端的美國來説,稀土也是戰略資源,因此中美的交鋒或將日益激烈。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多部田俊輔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