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美國産聚乙烯的依存度迅速提高

2020/10/20


  在代表性合成樹脂聚乙烯的最大消費國中國,對美國産聚乙烯的依存度正在迅速提高。中國較早擺脫新冠疫情,來自日用品、衛生用品、包裝材料的需求堅挺。在需求持續增長的背景下,以中國3月下調對美關稅為契機,來自美國的進口增加。

  

  亞洲市場的低密度聚乙烯價格9月中旬漲至2年零3個月以來高點。截至10月中旬為每噸1100美元左右,雖然比9月中旬下跌約70美元,但在4月中旬(不到800美元)以後,以最近數年所沒有的速度上漲。

 

       

  拉動行情的是中國的強勁洽購。聚乙烯需求的大部分來自薄膜和包裝材料,被認為與經濟增長率的聯動性很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2020年世界經濟展望顯示,在世界陷入負增長的背景下,預計中國將實現1.9%的正增長。

   

  在中國,食品包裝、容器、打包用塑膠袋、電商包裝材料等的聚乙烯需求旺盛。中國的總需求量在2018年和2019年均保持10%左右的增長,有觀點認為「2020年將維持高於上年的增速」(日本綜合商社)。

    

  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1~8月的聚乙烯進口量同比增長9%,達到1227萬噸。中國此前主要從東南亞和中東進口,但最近美國産品的存在感正在提高。中國整體的聚乙烯進口中,美國産品的比率8月達到12.4%,與1~4月的逾3%相比大幅上升。

   

日本國內的聚乙烯工廠

     

  針對美國對華加徵關稅,中國2018年8月啟動報復措施。在此背景下,在聚乙烯的4個主要品類中,2個成為報復對象,美國産聚乙烯的進口減少。但中美2019年底在貿易談判中達成「第一階段協議」,中國自2020年3月起開始受理額外關稅的豁免申請,形成了容易從美國採購的環境。

   

  另一方面,美國一直採用源自頁岩氣的原料擴大聚乙烯生産和出口,再次迎來了東風。日本經濟産業省的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年産能(預期)為2269萬噸,比2017年增加36%。目前每月的出口量90萬噸左右,增至2017年的2倍以上。

      


       

  中國對美國産聚乙烯的依存度迅速提高,還導致亞洲行情出現微妙變化。最近數年來,具有價格競爭力的美國聚乙烯導致供過於求、拉低亞洲價格的「威脅論」升溫。但也有觀點認為,如果中國積極採購的傾向加強,「美國的供給能力的變化將左右價格」(日本綜合商社)。

    

     

  實際上,8月以後美國天然氣價格上升疊加化工廠的生産故障,聚乙烯出口價格上升。8月底,大型颶風直擊聚乙烯生産設備聚集的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美國的生産一度減少,進一步推高了聚乙烯價格。

   

  中國的需求和美國的生産動向,亞洲各國或需要關注行情的各種影響因素。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三輪恭久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