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消費重啟,左右全球通膨
2023/02/23
中國已開始增加原油等能源的進口。中國突然轉換了防疫政策,此前下滑的需求迅速復甦。中國的經濟低迷曾是壓低能源價格的因素,今年轉而成為上漲壓力,成為世界力爭遏制通貨膨脹的風險因素。
「春節的數據顯示出旅遊的迅速復甦」,為富裕階層提供資産管理和投資服務的瑞士的瑞銀全球財富管理公司(UBS Global Wealth Management)2月14日確認了汽油和航空燃料的強勁需求,預測原油期貨代表品種WTI(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的今年高點將達到每桶107美元。雖然低於去年的130美元的高點,但將比目前的約76美元上漲約4成。
![]() |
中國春節長假期間的國內遊客人數已恢復至疫情前2019年的9成。為了滿足增加的原油需求,中國政府1月初將2023年進口額度比2022年增加2成。
國際能源署(IEA)預測認為,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將比上年增加200萬桶/日,達到1億190萬桶/日,時隔2年創出歷史新高。中國將增加90萬桶/日,拉動世界需求增長的約一半。
另一方面,供應增長乏力。包括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俄羅斯等國的「歐佩克+」維持大規模減産。俄羅斯還提出了對抗歐美制裁的減産。美國頁岩油的增産速度也顯得遲緩。
![]() |
中國人赴海外旅遊將在今後全面復甦。美國高盛認為「北海布蘭特原油將緩慢上漲,到12月漲至100美元,2024年維持在這一水準」。市場上越來越多觀點認為今年下半年供應短缺加強,推高價格。
成為歐洲高通貨膨脹的主因的天然氣價格已比高點下降逾8成。暖冬導致消費下降,目前價格仍在走弱。今後的焦點是中國是否「重返」液化天然氣(LNG)的現貨市場。
挪威調查公司Rystad Energy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在現貨市場銷聲匿跡。由於通過長期合約採購大部分,現貨的採購比率從2021年的4成降至1成左右。歐洲能進口數量充足的LNG、避免天然氣枯竭的背後存在中國天然氣消費的低迷。
今年情況如何呢?中國在過去數年裏轉向長期合約。Rystad Energy的高級分析師尾高昌典表示,「今年LNG進口增加的大部分將通過長期合約實現」,這是現階段的主流看法,但對中國需求上行、現貨採購增加、與歐洲掀起爭奪戰這一風險場景的擔憂在增加。
![]() |
如果中國經濟復甦迅速,有可能對全球通貨膨脹趨緩造成阻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5.2%,相比2022年的3%實現復甦。瑞穗研究與技術公司(Mizuho Research&Technologies)的高級主任經濟學家井上淳則認為,如果中國經濟增長率比上年提高約2個百分點,將給國際商品價格指數帶來約4%的上漲壓力。將抵消歐美增長放緩帶來的價格下降壓力。
在歐美,2022年秋季以後通貨膨脹率已經見頂。不過進入今年後,美國的汽油等能源價格再次上漲,物價相關指標日趨難以順利下行。對於通貨膨脹高居不下的警惕感正在逐漸加強。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浜美佐、川手伊織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