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擔憂疊加,「肉類危機」襲向全球

2023/05/18


       在全球肉類市場,供應方面的擔憂因素正交織疊加。這些因素包括家畜傳染病、導致牧草産量減少的乾旱、傳播區域擴大的禽流感。越來越多的畜牧養殖戶歇業,在歐洲,大型肉類企業決定關閉處理工廠。面對全球性的「肉類危機」(Meat Shock),日本的進口企業也在重新考慮採購方針。

    

   

      「當地的養豬戶越來越少」、「如果仍從西班牙進口的話,比較容易確保」,4月下旬,針對歐洲蔓延的家畜傳染病「非洲豬瘟(ASF)」等原因造成的供應減少,日本一家肉類進口商的相關負責人員正反覆討論應對措施。

  

      歐洲的豬肉價格已經上漲。這家進口商考慮到日本國內的庫存水準較高,決定與當地進行協調,減緩進貨速度。

  

     此前在亞洲和東歐感染較多的非洲豬瘟2022年也在德國和義大利變得顯著。在烏克蘭危機以後飼料價格上漲導致成本增加的情況下,這給畜産養殖戶帶來了打擊。歐盟委員會的數據顯示,之前呈增加趨勢的歐洲豬肉産量在2022年同比減少5.6%,降至2014年以來的低水準。

  

      4月20日,位於丹麥的歐洲最大規模的肉類企業丹麥皇冠(Danish Crown)發佈了裁員措施,稱「不得不應對肉類處理量的顯著減少」。該公司計劃關閉6座處理工廠中的1座。從該公司採購豬肉的企業很多,影響可能會波及日本人的餐桌。

  

      丹麥産豬肉屬於日本進口豬肉的指標品類。由於丹麥産的供應減少,同月反映在了日本國內的批發價上。丹麥産里脊肉(冷凍)價格在770日元/kg左右,比起3月上漲3%。

  

美國産牛肉的價格持續在高位

   

      歐洲委員會由於看不到豬瘟結束的跡象,預測2023年産量仍將進一步減少。


  

      4月,在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用來加工肉食的生牛的期貨價格超過170美分/磅,創下歷史新高。價格在1年內上漲了2成。

  

      被認為是史上最嚴重的乾旱在牛肉産地德克薩斯州等地長期持續,牧草明顯短缺。該州2022年的牧草産量估計比上年減少了3成。

  

      為了抑制飼料消費,農戶在牛完全長大之前就匆匆出欄。美國國內的飼養規模縮小,截至2023年1月,飼養頭數大約為9000萬頭,比上年減少了3%。

  

      比牛肉等更便宜、在各國消費的雞肉則遭遇禽流感。禽流感在全世界肆虐。到2023年,之前沒有感染報告的南美也出現了禽流感。日本農林水産省2月停止從阿根廷和哥斯大黎加進口雞肉,3月停止從智利進口雞肉。

  

      全球肉食市場供應普遍減少。日本的進口商説「過去從未遇到如此多的供應不穩定因素疊加的情況」。直到目前,多重擔憂仍難以消除。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