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油進口減少,油輪運費跌至2個月來低點

2023/08/18


      超大型油輪(VLCC)的現貨(即時合約)運費跌至2個月以來低點。中國截至6月積極進口,但當前在國內需求疲軟導致原油庫存增加的背景下有所減弱。還存在鑒於中東産油國減産導致高油價而減少進口的一面。夏季對取暖用油等的需求較少,從季節上來看運費有可能持續疲軟。

 

       作為超大型油輪主要航線的中東至遠東之間的運費指標「世界油輪運價指數」(WS、基準運費為100)截至816日下跌至46.03,創出6月上旬以來的低水準。6月中旬,由於颱風等造成油輪短缺等原因,上漲至83.46。現在比當時下降45%

 

中東-遠東之間的運費比近期峰值降低45%

 

       此前旺盛的中國原油購買減弱是運費下降的主要原因。出於對經濟活動復甦的期待,中國在3月和6月增加了原油進口。原油市場分析公司Vortexa的數據顯示,中國6月的海上進口量達到1140萬桶,同比增長40%

 

       Vortexa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原油庫存在6月底增至9.8億桶,達到新冠疫情導致需求銳減的20208月以來的高水準。庫存顯著增加,進口銳減,中東的船隻過剩的問題加劇,拉低了運費。

 

 

       中國的原油庫存在進口量開始下降之後仍在增加。7月底達到10.2億桶,超過20208月,創出歷史最高水準。

 

       Vortexa的中國市場分析師Emma Li指出,「在進口量下降的同時庫存增加,這表明煉油廠的開工率不高」。有分析認為中國經濟的復甦要比預期遲緩。製造業等缺乏強勁勢頭,石油需求也低於預期。

 

       日本海運經紀公司Atlas的社長濱崎作司表示,「中國因原油價格上漲而正在減少進口」。自7月以來,原油價格由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等産油國減産而出現上漲。

 

       中國有可能是在減産前增加採購,擴大庫存,在價格上漲後為對抗歐佩克+而減少進口。

 


 

       沙烏地阿拉伯已表明9月將繼續減産。受到西方國家制裁的俄羅斯也在減産原油,此外還有觀點認為從黑海出口會變得困難。當前在季節上處於原油需求低迷期,全球原油運輸量下降,運費有可能持續低迷一段時間。

 

       另一方面,也有很多觀點認為下行空間有限。自2022年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以來,歐洲增加了對中東和美國産原油的進口,以替代俄羅斯産,而中國和印度則增加了俄羅斯産的進口,原油貿易模式發生了變化。超大型油輪的運輸距離延長,運費易被推高的環境將持續下去。

 

       Vortexa的Emma Li認為,「中國將增加從現貨價格頗具吸引力的西非和南北美洲的進口,以替代中東原油」。從西非、美國墨西哥灣和巴西到中國的運輸來看,每次航行的天數比從中東出發的時間更長,到返回之前需要更長時間,可裝貨的船隻的數量會減少。

 

       如果從美國出發的航線等的油輪運費行情改善,在中東等待裝貨的船隻將前往美國,從而導致中東的供應減少,這也將成為從中東出發的運費上漲的原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