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為何趕「末班車」加入亞投行
2015/12/31
![]() |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鐵路 |
菲律賓財政部長普里斯馬30日表示,「對於國際機構來説,正確的治理非常重要,我們相信亞投行能保持透明性和獨立性等」。
菲律賓6月出席了在北京舉行的亞投行成立協議的簽字儀式,但放棄了簽字。其背景是中國在南沙(英語名:斯普拉特利)群島強行建造人工島,緊張局勢出現升溫。由於作為同盟國的美國和日本拒絕參加等原因,菲律賓直到最後期限都在討論是否簽署。
雖然存在領土主權問題,但菲律賓仍決定參加中國主導的亞投行是因為該國國內基礎設施嚴重落後。預計在2010年至2020年的基礎設施需求將達到1270億美元,相當於其國內生産總值(GDP)的約6%,但菲律賓政府2014年實際僅支出3%。
由於鐵路和地鐵等基礎設施不完善,首都馬尼拉面臨嚴重交通擁堵。馬尼拉交通擁堵導致的每天經濟損失額達到24億披索,阻礙了經濟增長。而目前僅靠來自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ADB)的資金難以完全應對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因此菲律賓決定在現有國際金融機構之外,積極利用亞投行的資金實力。
12月31日,東盟經濟共同體(AEC)將正式成立,這也起到推動作用。除菲律賓之外的東盟主要國家均已表示參加,如果只有菲律賓拒絕,有可能在區域內的開發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普里斯馬表示,「亞投行將成為深化東盟區域內基礎設施建設合作的機會」。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佐竹實 馬尼拉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