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對未來投資

2020/05/18


      「曲率極速行動(Operation Warp Speed)」,這是美國川普政權提出的疫苗開發的新戰略。效倣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曼哈頓計劃」,將全面動員企業和政府機構,希望大幅縮短通常需要數年的開發週期。5月3日,川普總統在電視節目中表示「在年底之前獲得疫苗」,提出了供應可供全體國民使用的數億支的目標。

   

     疫苗將激發身體的免疫反應,阻止病毒的感染。要在抑制疫情擴大的同時放寬行動限制,只能增加具有免疫的人。開發的走向將掌握世界經濟的命運。

 

     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截至5月5日,正在開發的疫苗超過100種,推進到人體臨床試驗的有8種。

 

 

     如今所有人都期盼疫苗。雖然知道疫苗是應對傳染病的最後堡壘,但之前卻缺乏危機意識。

  

     「類似冠狀病毒的RNA病毒的風險很高」,2年前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就呼籲準備疫苗。

 

     此前就存在應對全球性大流行的技術萌芽。這種方法是合成病毒的RNA和DNA等遺傳物質,注入人體,提高免疫。不需要培養病毒,能大幅縮短需要4~5年的疫苗的開發週期。

  

      美國Moderna和德國BioNTech擁有在1個月左右制出候選疫苗的技術。如果在2年前就準備供應疫苗的全球生産設備和國際基地,或許能直接展開製造。

   


 

       但各國的預算過少。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出資的Astamuse(位於東京千代田區)調查日美英中的傳染病相關研發預算(2018年)發現,美國為75億美元,中國為53億美元,英國為5億8000萬美元,日本為5億3000萬美元。

    

      「今後,能在全球殺死1000萬人以上的,不是導彈,而是病毒」,美國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茲在2015年的演講就提出這種説法。

   

3D印刷的新冠病毒(Reuters)

 

      針對2020年的世界經濟增長率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月時預測稱增長3.3%,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之後下調為-3%。經單純計算,將産生相當於日本經濟規模的約500萬億日元的經濟損失。哪怕是難處相當於1%的5萬億日元投向疫苗開發,就能避免這些損失。

   

      在新型冠狀病毒控制後的「新常態」下,首先需要告別輕視傳染病的過去。在疫苗開發、治療和檢測體制的確立方面,各國應展開合作,構建能應對任何傳染病的國際合作框架。如今正需要面向未來的投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