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巨頭掀起裁員潮
2016/04/14
野村在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收購了破産的美國雷曼兄弟的歐洲和亞洲部門。野村意在借此實現「國際投資銀行」的發展夙願。
但不久遭遇了歐債危機,歐洲經濟陷入低迷。此外,由於以中國為代表經濟增速放緩,亞洲新興國家的業務也未能如願增長。在擁有全球最大資本市場的美國,由於當地金融機構的競爭,野村在股票承銷等方面未能奪取市佔率。連續判斷失誤的海外業務無法獲得與成本相抵的收益,截至2014財年(截至2015年3月)連續5個財年出現稅前虧損。
2011~2013年野村開始進行業務調整,削減了成本較高的歐洲僱員。但進入2016年後,野村一名高管表示遭遇了「市場的暴風雨」。因資源價格走低和中國風險,股票和債券交易急劇減少。野村認為下滑趨勢將持續一段時間,決定進行新一輪的裁員。
在美資金融機構中,有報導稱摩根士丹利已確定了最多裁減25%債券部門人員的計劃。美國債券市場由於在加息速度問題上的分歧,價格波動日趨明顯,産生超預期損失的風險正在提高。「對比交易活躍的2009年,債券的收益規模已不足一半」,某外資證券公司表示。
出於對金融危機的反思,歐美各國加強了監管。受資本管制的影響,以自有資金賺取利差的交易業務越來越難以涉足。監管當局對於限制風險業務而施加的壓力成為金融機構縮小業務的另一個原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