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Gox比特幣被盜事件首次公審

2017/07/11


  日本比特幣交易所「Mt. Gox」此前發生了鉅額比特幣丟失事件。7月11日,東京地方法院對被控業務侵佔等罪名的交易所運營公司高層進行首次公審。虛擬貨幣在網上的交易操作十分簡單,作為結算手段和投機商品在全球範圍內不斷普及。在虛擬貨幣迅速增長的背後,洗錢和詐騙的風險也浮出水面。為了保護用戶情報和安全使用虛擬貨幣的基礎設施,日本政府和民間將不斷探索。

 

  比特幣丟失事件的當事方是當時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所Mt. Gox的運營公司「MTGOX」。2014年2月,MTGOX發覺客戶的75萬比特幣和自身保有的10萬比特幣丟失。同時,該公司保管客戶存款的帳戶餘額也缺少了28億日元。由於比特幣和存款的丟失,MTGOX的負債激增,導致其陷入經營破産。

 

 

  MTGOX的社長稱「是遭到駭客入侵盜竊」,否認自身參與該事件。2015年8月,東京警視廳以涉嫌違規篡改帳戶數據為由將其逮捕。檢方的起訴書顯示,MTGOX的社長從管理客戶資金的公司名下帳戶將合計約3.21億日元資金匯至外部帳戶,存在侵佔等行為。目前,通過審判能否弄清事件的真相正受到關注。

  

  各國的監管

 

  通過Mt. Gox事件首次了解比特幣的人或許不在少數。比特幣在安全性和透明性方面存在巨大問題的情況也浮出水面。以這一事件為契機,國際金融機構「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發佈了指導方針,要求對虛擬貨幣兌換所實行註冊制和許可制,進行洗錢監管,呼籲為應對日新月異的技術進步,有必要進行法律方面的調整。

 

  此外,各國還自主制定了對虛擬貨幣的監管舉措。美國和英國將在相關法律下對虛擬貨幣的結算處理和兌換業務進行管理。歐盟則將虛擬貨幣交易所指定為準金融機構。中國儘管並未對個人用途的比特幣進行限制,但禁止金融機構從事虛擬貨幣業務。俄羅斯也宣佈了使用虛擬貨幣的行為屬於違法的方針。

 

  那麼,日本的情況如何呢?2017年4月,日本施行《資金結演算法》修正案,終於完善了監管措施。對於向投資者出售或兌換虛擬貨幣的交易所引進了註冊機制,明確了法律定位。此外,還規定交易所有義務將客戶存入的虛擬貨幣和法定貨幣與其他客戶分開管理。日本金融廳的高層解釋稱,「形成了能保護用戶和追蹤違規資金流動的法律體系」。

 

  課題仍存

 

  虛擬貨幣能瞬間完成跨境交易。各國應形成共識,制定統一的監管舉措,但目前步調仍不統一。在海外,因突破監管網路的惡性駭客入侵導致的虛擬貨幣失竊案相繼發生。完全消除違規的風險極為困難。

 

  據開發虛擬貨幣技術的IT企業Blockchain.info統計,比特幣的總流通量截至7月達到約1640萬個,5年裏增加了75%。在主要交易所中,比特幣的平均價格達到約2500美元,與2017年初相比暴漲至約3倍。劇烈的價格波動吸引了投機資金,推動了市場擴大。一位日本金融廳的高層表示,在快速增長的過程中,「難以預測存在什麼樣的風險」。

 

  虛擬貨幣技術將給金融帶來巨大變革,如果過度限制,有可能損害民營企業的活力。但另一方面,如果缺乏從發行到流通的管理主體,市場將如何應對沒有信用基礎的虛擬貨幣?面對虛擬貨幣的新「價值」,監管與違規行為間的貓鼠遊戲將繼續上演。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鈴木大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