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日資銀行爭奪熊貓債首發的臺前幕後
2018/01/18
日本兩家大型銀行——三菱東京UFJ銀行和瑞穗銀行1月16日分別在中國市場啟動了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熊貓債)的發行。兩家銀行都曾在海外市場發行人民幣計價債券,但在中國市場發行尚屬首次。不過,在「熊貓債」這一讓人感覺親切的稱呼的背後,卻是兩家銀行圍繞「首家」發行熊貓債的日資銀行而展開的激烈爭奪。
![]() |
日本內閣副大臣越智隆雄(右)與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交換有關熊貓債發行的簽約文件(2017年12月22日,北京,Kyodo) |
兩家銀行各執一詞
關於熊貓債的發行,兩家銀行均發出了公告。瑞穗銀行在公告中稱「關於日本企業的熊貓債發行,本案件為第一件」。
三菱東京UFJ銀行則稱「決定發行日本企業首例熊貓債」。
兩家銀行發佈的公告都強調自己是「第一家」。瑞穗銀行之所以強調「關於發行」這一點,是因為在2017年12月22日,該行確實作為日企第一個獲得了中國人民銀行(央行)關於熊貓債發行的批准。
另一方面,三菱東京UFJ銀行則是在1月4日獲批。雖然在獲得批准的時間先後上被瑞穗銀行搶先一步,不過其公告中的證券交易代碼為「001」。顯示出三菱東京UFJ銀行主張其才是首家發行熊貓債的日企。
「第一」為何如此重要?
圍繞「第一」的爭奪在各行業都很激烈。對於日本企業來説,從日本向中國匯款然後兌換成人民幣的方法容易受到中國的資本監管政策的影響。而熊貓債將成為借助日本總公司的信用力在中國當地籌集人民幣的有力手段。
另外,業務公司融資的自由度也將因此提高。對於先行一步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日企來説,解禁熊貓債意義重大。因此兩家日資銀行都拼盡了全力。而競爭之所以如此激烈,是因為兩家銀行都十分在意中國市場。
![]() |
中國有「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文化。三菱東京UFJ銀行的前身之一原東京銀行起源於原橫濱正金銀行。該行曾在中國開設了37家支行,比現在三菱東京UFJ在華支行數還多。中日金融相關人士表示,正是基於這層關係,「原東京銀行在中國金融界一直頗受尊重」。
受1989年政治風波影響,中國銀行陷入美元融資難之際,原東京銀行曾向中國銀行提供了外匯。而在約20年後的2008年雷曼危機時期,三菱東京UFJ銀行為籌集美元而苦惱之際,中國銀行也向其伸出了援手。
在香港市場和東京市場,三菱東京UFJ銀行都是首家發行人民幣債券的日資銀行。因此,該行認為自己與中國的關係源遠流長,而且對人民幣債券市場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正因為擁有這種強烈的自負,瑞穗銀行率先獲批發行熊貓債才會在三菱東京UFJ銀行內引起巨大震動。雖然該行的一名高管表示,「並沒有對業務本身造成影響」,但仍然難掩遺憾之情。
![]() |
同樣,作為在中國業務上具有強烈存在感、母體為原日本興業銀行的瑞穗銀行,也虎視眈眈地盯著熊貓債日資首發行的寶座。瑞穗金融集團社長佐藤康博及瑞穗銀行行長藤原弘治等人2017年先後訪問中國。他們與中國財政部和人民銀行高管進行了接觸。通過為中日相關部門創造接觸機會等方式,為日企發行熊貓債開展了大量準備工作。
瑞穗銀行成為首家獲批銀行是2017年5月在一次與中國相關部門召開的會議上確定的。中國相關部門高層剛剛作出支援瑞穗銀行發行熊貓債的言論,該銀行就在次月接到通知説,「可以提交草案進行批准發行的申請了」。
海外銀行在發行熊貓債上先行一步
兩家銀行獲批的順序是因為手續上的先後,還是反映了在華日資銀行之間的格局變化呢?這一答案恐怕「只有中國人民銀行才知道」(日本金融廳的一名高官)。雖然「日本首家」的稱號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但從海外來看,英國及加拿大的銀行都已發行熊貓債,在國際競爭方面,日資銀行還需要奮起直追。
一方面,此次沒有中日關係的改善,日企也很難實現在華發行熊貓債。同時這也反映出日企在華業務已很難再按傳統方式推進。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龜井勝司、奧田宏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