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井住友海上火災保險將進駐中國壽險市場

2018/05/23


      日本三井住友海上火災保險公司將進入中國人壽保險市場。將投資43.25億元,獲得中國大型國有銀行旗下壽險公司37.5%的股份。中國的公共性養老金和保險尚不如日本那麼完善。一方面,中國的壽險市場已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的世界第三大市場,今後被認為仍將大幅增長。中國出台了在金融領域放寬對外資限制的方針,全球保險企業可能會相繼進入。

       

       

      中國政府2017年宣佈放寬對金融業的外資投資限制。此前對壽險業的外資出資設定了50%的上限,但通過放寬限制,外資方3年後將能提高到全額出資。預計政策放寬後中國的整體業務環境將轉好,日本的保險企業也將更容易在中國開展業務。

   

      三井住友海上火災保險將向中國大型國有銀行交通銀行旗下的交銀康聯人壽保險公司出資。澳大利亞聯邦銀行的壽險子公司此前也向交銀康聯出資37.5%,雙方就三井住友海上獲得與這一出資比例相對應的股份達成了協議。近期將向中國金融監管部門申請批准。交銀康聯人壽將成為三井住友海上與交通銀行的合資公司,交行的出資比例為62.5%。

  

      交銀康聯人壽成立於2000年。2017財年(截至2017年12月)的保費收入約131億元,同比增長40%。作為由外資出資的壽險公司,在中國居第四位。

   

      母公司交通銀行在中國擁有約3500處營業網點。通過銀行窗口銷售的保險在中國迅速增長,超過總體的4成。交銀康聯人壽以往的産品主要是面向富裕階層的儲蓄型産品,但通過交行窗口,面向中間階層的消費型終身壽險等也在不斷增加。如充分利用交行的營業網點,三井住友海上面向個人的壽險也能擴大銷售。

       

    

      據瑞士再保險的統計,中國的壽險市場規模約29萬億日元,僅次於美國和日本。附著收入水準的提高,今後仍有望繼續擴大。中國計劃在2020年之前引入基於公共醫療保險的全民保險制度,但國家負擔的社會保險費將大幅增加。因此,也有必要推動任意加入型保險的普及。

  

      不過,外資企業在中國開展金融業務也存在風險。雖然中國已提出放寬限制,但根據政府的方針,真正得以落實的時間很可能出現變化。特別是在受監管的金融業,很容易受相關部門的政策動向影響。

   

      從保險行業來看,法國安盛和英國保誠等許多歐美大型保險企業已經進入中國市場。日本企業方面,日本生命保險和住友生命保險分別在2003年和2005年進駐中國。但外資企業在中國保險市場的整體份額只有6%左右。三井住友海上和東京海上控股過去也曾進駐中國,但圍繞經營戰略與當地合作方在想法上出現分歧,最終解除了合作關係。

  

      因人口減少,日本的保險市場很難期待再有大的增長。為此,三井住友海上正在推進擴大亞洲等海外業務。除主力的財險業務外,為了分散風險等,還在著力加強壽險業務。此次再度進駐中國市場也是舉措之一。在對亞洲的壽險出資方面,這也將是三井住友海上繼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國之後的第6個國家第7家公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