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結算手段擴大的背後是美國的制裁

2019/05/22


       人民幣計價結算擴大的原因之一是美國展開的金融制裁。俄羅斯和伊朗為了規避制裁的影響而摸索不依賴美元的結算手段。從長期來看,中國自主國際清算系統的普及有可能動搖軸心貨幣美元的地位。

 

       2018年12月,在黑龍江省東寧市,2200萬元人民幣現鈔從當地的龍江銀行被運出,跨越了中俄邊境。這是根據中俄政府的協議、促進人民幣在俄羅斯流通的嘗試。

 

       東寧市向俄羅斯出口蔬菜和水果,買方俄羅斯的個人和小微企業的人民幣需求不低。據龍江銀行東寧支行行長邵長松表示,到俄羅斯打工的中國人也希望工資以人民幣支付。2018年人民幣5次被運到俄羅斯,總額超過1億元。

 

       荷蘭國際集團(ING)的分析師德米特里·德爾金表示,2018年俄羅斯和中國貿易結算額有近2成以人民幣和盧布進行。他分析稱「俄羅斯2018年以外匯儲備持有的美元也減少了約一半,納入了人民幣和歐元」。

 

       俄羅斯因吞併烏克蘭領土克里米亞半島而遭到西方國家的制裁,而中國正在與美國打貿易戰,兩國在擴大不依賴美元的結算手段方面的利害關係一致。有觀點猜測,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原油和天然氣的一部分結算將改為使用人民幣。

 

 

       美國之所以能夠單獨對不遵從自身意願的國家實施金融制裁,其背後是軸心貨幣美元的存在。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統計顯示,在世界的資金清算中,美元所佔的比例約為4成。尤其是在石油等國際大宗商品的交易中,美元佔據壓倒性地位。

 


 

       被指定為美國制裁對象的金融機構無法進行貿易交易中的美元計價清算。俄羅斯總統普丁表示,「全世界已認識到美元壟斷狀態的危險性」,表明了警惕感。

 

       美國川普政府201811月作為對伊朗經濟制裁的一環,要求將伊朗多家銀行排除在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的國際金融網之外。此舉意在封鎖美元清算的渠道,提高伊朗産原油禁運措施的實際效果。

 

       在受到壓力的伊朗,隱藏行蹤的「幽靈油輪」不斷出現。大型船舶必須運作發佈位置和航向等資訊的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但伊朗似乎在部分船舶上關閉了該系統。一家大型海運企業表示,「其中包含逃避制裁的行為,這是公開的秘密」。

 

       川普政權5月全面禁運伊朗産原油,但中國表示堅決反對美國單邊制裁,暗示繼續進口伊朗産原油。路透社516日報導稱,發現有裝載伊朗産原油的油輪在浙江舟山卸貨。無法否認今後伊朗的銀行有可能參加中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張勇祥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