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對立讓日本政府與央行煩惱

2019/08/07


      中美對立導致的金融市場動揺正在讓日本政府和日本銀行(央行)煩惱。8月6日,日元匯率一度升值至1美元兌105.4~105.6日元。長期利率時隔約3年一度降至負0.215%,跌破屬於日本銀行誘導範圍下限的負0.2%。日本銀行此前表示,如果經濟和物價下行風險提高,「將毫不猶豫地採取追加貨幣寬鬆措施」,但面臨進一步的貨幣寬鬆帶來副作用這一窘境。

   

降至負0.215%的長期利率(6日,東京都中央區)

      

      6日的東京市場,日元兌美元匯率一度升值至1美元兌105.52日元,實質上創出1年零4個月以來的最高水準。而在債券市場,加強避險情緒的投資者的資金流向國債,成為長期利率指標的新發行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一度較前一日下跌0.015%,降至負0.215%。自日本銀行啟動長期利率誘導以來,這是首次低於負0.2%。

   

      之後,日元匯率隨著日經平均指數的跌幅縮小,一度降至107日元左右,長期利率也以負0.185%結束交易。

    

      日本銀行2016年9月不僅對已適用負利率的短期利率,還對長期利率設置了「0%左右」這一誘導目標。當初推動利率圍繞0%左右在上下約0.1%的範圍內波動,但到2018年7月,為了提高市場功能,改為上下約0.2%。

    

      日本銀行容忍利率低於下限,具有削弱日元升值壓力的一面。目前,日元不斷升值的主要原因是日美利率差的縮小。這是因為,在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的追加降息預期導致美國利率下降的背景下,日本利率的下降空間有限。如果容忍利率低於下限,利率將進一步走低,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日元升值。

   

      加強的副作用

   

      但是,如果利率過度下降,副作用也將隨之加強。包括養老金在內的資金運用困難的情況將變得嚴重,還有可能進一步擠壓銀行收益。如果長期利率持續被置於誘導目標之外,還將産生對日本銀行誘導長期利率的能力的質疑。日本銀行的副總裁雨宮正佳在1日的記者會上強調稱,「對於貨幣政策手段帶來的效果和副作用,有必要比其他國家更加慎重地展開討論」。

   

      日本銀行在7月底的貨幣政策會議後發佈的聲明中明確寫道「如果實現(2%的)物價穩定目標的事態遭到損害的風險提高,將毫不猶豫地採取追加貨幣寬鬆措施」。包括預防性貨幣寬鬆措施在內,彰顯出積極加以應對的姿態。

   


      市場上有觀點指出「日本銀行將日元升值視為通貨緊縮的威脅,如果日元升值超過1美元兌105日元,與新一輪貨幣寬鬆帶來的副作用相比,將更為重視日元升值的弊端」(三菱東京日聯銀行的內田稔)。

  

      日本銀行將在下次9月的貨幣政策會議上,討論包括擴大長期利率誘導目標波動幅度在內的貨幣寬鬆手段。

   

      政府也産生警惕感

   

      不僅是日本銀行,日本政府也緊繃神經。主管匯率政策的財務省的財務官武內良樹6日在首相官邸向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針對匯率行情波動解釋了分析結果等。

   

      日本自3·11東日本大地震後、出現日元快速升值的2011年11月以來,沒有實施匯率干預。財務省高官表示,「與大地震之後出現投機性行為等明顯陷入混亂的當時不同」,但將加強警戒態勢。處於暑假期間的8月由於交投冷清, 波動率也容易提高。表示「盂蘭盆節時期將比往常加強對匯率市場的監視」。

    

      在政策手段有限的背景下,市場上認為日本養老金公積金管理運用獨立行政法人(GPIF)或將啟動「秘密干預」。這一猜測也在加強。

  

      這種看法認為,將通過在對匯率波動産生影響的情況下購買外國的股票和債券,來緩解日元升值壓力。GPIF於2019年度發佈的下一期基本資産組合受到的關注迅速提高。野村證券的首席財政分析師西川昌宏認為,「有可能將外債的比率提高至20~24%」。

    

      日本政府將於10月將消費稅稅率提高至10%,在此背景下,希望避免金融市場的動揺導致企業活動和個人消費陷入停滯,但增稅對策基本確定,缺乏進一步的妙招。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