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的世界基礎貨幣壽命將至?

2020/09/29


      「是時候放棄美元主導權了」,7月下旬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在網站上發表了這樣的評論。該協會明確判斷稱,美元獨大造成美國經常項目赤字擴大,給美國的貿易競爭力和就業帶來壓力,更導致了收入差距和社會分化被拉大的結果。美國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也於7月指出「深刻憂慮美元作為世界軸心貨幣的壽命」。

     

美元紙幣(資料,REUTERS)

    

      美元在1944年通過布雷頓森林會議坐上了世界軸心貨幣的寶座,如今已過去75年有餘。目前,美元約佔各國外匯儲備餘額的6成、佔國際結算的4成,至今仍具有壓倒性的支配力。然而,堅如磐石的美元的根基正漸漸露出破綻。

   

      美元價值或見底

  

      7月以後,拋售美元的動向加快。9月1日,代表綜合性貨幣強弱的美國洲際交易所(ICE)的美元指數降至91.5至91.9之間,創出約2年零4個月來的新低。日本瑞穗銀行國際外匯交易團隊的小林健一郎指出「貨幣寬鬆在導致美元價值下降」。

  

      「在經濟充分擴張、接近目標之前,將繼續實施極為寬鬆的政策」,9月16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簡稱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出席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之後的記者會上明確表示將長期維持貨幣寬鬆政策。美聯儲將物價目標調整為「在一段時間裏達到平均2%的漲幅」,為應對新冠疫情而恢復的零利率政策在一段時間內持續的可能性增大。

  

      零利率政策長期化、經濟惡化、財政赤字擴大——在「強大的美國」發生動搖的背景下,資金正在從美元向其他資産轉移。7月,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刷新了9年來的最高紀錄。日本百達資産管理(Pictet Asset Management)社長萩野琢英認為,這「顯示出美元的貨幣價值已見底」。

  

      不過,幾乎沒有人認為很快會有其他貨幣代替美元成為世界的軸心貨幣。「目前還沒有能夠代替美元的貨幣」,被稱為「日元先生」的前日本財務省官員榊原英資直言不諱。另一方面,加速脫離美元的徵兆也已經顯現,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數位貨幣競爭號角吹響

  

      在中美摩擦激化的背景下,美國川普政府7月通過了《香港自治法案》,暗示會對中國金融機構的美元融資進行限制。美國2018年對國際銀行同業間的國際合作組織「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施壓,切斷了伊朗金融機構與SWIFT系統的連接。中國成為「下一個目標」的可能性難以否定。

    


  

      渣打銀行香港地區首席經濟學家丁爽表示,「由於中美對立,對中國政府來説,人民幣國際化勢在必行」。中國已經為擺脫SWIFT依賴展開佈局。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2015年投入運作,到今年8月,使用該系統的全球金融機構已超過1000家。

  

      各國正在研究的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實用化也隱藏著加速脫離美元的可能性。中國將在主要城市進行「數位人民幣」實證實驗,爭取最早於2022年投入實用。歐洲也加快了「數位歐元」的研究步伐。

  

      著有《貨幣論》一書的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的岩井克人預測稱,「下一個軸心貨幣是世界通用數位貨幣」。這意味著經濟學家凱恩斯曾經倡導的「超主權國際貨幣」(Bancor)的數位版將問世。

  

      如果世界軸心貨幣發生改變,世界金融市場也會隨之變化。以新冠疫情為契機,世界已經開始摸索「後美元」時代的未來。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