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貨幣元年(上)新興國領跑

2021/04/19


      通過電子方式進行資金交易的數位貨幣的實用化已進入視野。在全世界,6成的中央銀行正著手驗證試驗。新興市場國家以任何人都能享受金融服務的「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為目的發揮主導,日美歐也漸漸行動起來。數位貨幣的浪潮還蘊含著動搖以美元為頂點的貨幣主導權這一可能性。

           

中國計劃發行「數位人民幣」(REUTERS)

   

      在柬埔寨全國的咖啡館,寫著「此處可以使用Bakong」的紅色牌子引人注意。「Bakong」是該國2020年10月開始發行的數位貨幣。在智慧手機上下載專門APP,利用電話號碼和二維碼即可用於櫃檯的支付。Bakong是由柬埔寨央行發行和管理的數位貨幣(CBDC)。由於是與現金相同的法定貨幣,原則上可在任何地方使用。

    

      國際清算銀行(BIS)1月發佈的65個國家和地區的調查數據顯示,在研究數位貨幣的央行中,回答稱處於驗證試驗階段的比例在2020年為約60%,相比1年前的42%有所增加。由此可見,實用化將進一步得到推進的2021年將成為「數位貨幣元年」。

  

      新興市場國家的發行意願強烈

       

      從央行主導的數位貨幣來看,新興市場國家的發行意願強烈。主管加勒比海8個國家和地區的貨幣政策的東加勒比中央銀行(ECCB)3月底發佈消息稱,已試驗性啟動數位貨幣「DCASH」的發行。

          

       正如手機在固定電話普及遲緩的新興市場國家迅速普及一樣,越是銀行網點等金融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國家,引進數位貨幣的意義越是巨大。原因是瞄準了任何人都能獲得金融服務的「普惠金融」。

     

      柬埔寨的7~8成民眾被認為並未開設銀行帳戶,手機的普及率則達到150%。即使是沒有銀行網點的農村地區,也可以利用智慧手機進行匯款等。柬埔寨國家銀行(NBC)總幹事Chea Serey充滿期待的表示「貨幣政策的控制容易發揮作用」。在柬埔寨,存款的8成以上為信用等級高的美元計價。如果本國貨幣的流通少,通過利率和貨幣供給量調節來影響經濟和物價的貨幣政策的效力將減弱。另外,還可以隱約看到希望利用央行數位貨幣奪回貨幣主權的想法。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貨幣的形態從未如此劇烈地發生改變。數位化把貨幣從現實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將動搖現有的秩序,從民眾的生活到國際貨幣的勢力版圖都存在被改變的可能性。

  


  

      2020年12月,中國江蘇省蘇州市的10萬人參加了「數位人民幣」的驗證試驗。測試在通信環境不佳時能否用於匯款和結算,針對能否發揮貨幣功能進行了驗證。中國尋求在2022年的北京冬季奧運會前正式發行央行數位貨幣,正不斷進行試驗。

  

      這符合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中國人民銀行2月宣佈與泰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的央行以及香港的金融管理局啟動數位貨幣的共同研究。目的是尋求構建與海外相互轉移數位貨幣、實現跨境結算的機制。這看起來也是瓦解美元一強格局的行動。

  

      日美歐猶豫不決

       

      擁有全球流通貨幣的日美歐一直對央行數位貨幣持謹慎態度。這是因為洗錢風險、與現有銀行系統的共存等課題很多。

  

      風向發生轉變是在2019年。契機是除了數位人民幣之外,美國Facebook提出了數位貨幣「Libra」(隨後更名為Diem)構想。如果新的「國際貨幣」誕生,貨幣主權將動搖,還存在奪走央行壟斷的貨幣發行收益的風險。

  

      日美歐一直在央行數位貨幣聯合研發小組等國際合作框架下制定應對措施。在背後起推動作用的是擔憂在數位貨幣技術和制度設計方面被中國掌握國際標準,導致自身陷入不利地位的危機感。

   

      日本銀行(央行)自4月5日起,啟動了確認央行數位貨幣在系統上能否發揮功能的驗證試驗。歐洲中央銀行(ECB)也計劃在年內針對是否推進「數位歐元」項目得出結論。當然,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主席鮑威爾3月表示「沒必要加快推進計劃」。要在多大程度上推行可能瓦解現有貨幣系統的央行數位貨幣,日美歐仍猶豫不決。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齊藤雄太、關口慶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