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國央行推動擺脫美元結算
2022/01/10
泰國、印度尼西亞等新興市場國家的中央銀行正推動本國企業在貿易中「擺脫對美元的依賴」。新興市場國家央行間正在達成促進使用本國貨幣結算的協議,以應對匯率大幅波動。在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開始修正貨幣寬鬆政策的背景下,經濟基礎脆弱的新興市場國家容易受到美元升值的影響。希望借助擺脫對美元的依賴來提高抵御金融市場動盪的能力。
新興市場國家的央行之間達成的協議是在兩國間貿易中優先使用本國貨幣的「本幣結算合作框架」(LCSF)。通過指定的銀行,促進在貿易和企業的直接投資中使用本國貨幣。
![]() |
使用美元進行貿易結算時,進口國要把本國貨幣兌換成美元付款,出口國需要把美元再兌換成自身貨幣。如果不用美元,而是直接將進口國貨幣兌換成出口國貨幣付款,可以減少一次兌換手續。
除了實際交易外,兩國貨幣的匯率也可以不經過美元直接設定。交易量不大的兩種貨幣之間進行兌換時,匯率一般通過美元等主要貨幣的匯率進行換算。因此,過去無法避免美元匯率波動的影響。
印度尼西亞央行從2021年7月開始,作為一項非常重視的政策,規定「促進貿易和投資及與相關機構合作實現本國貨幣結算的社會化」。9月,印度尼西亞央行開始與中國人民銀行執行新協議。泰國央行也於10月與馬來西亞央行擴充了協議。
![]() |
印度尼西亞等很多新興市場國家的央行面臨著應對美國縮小貨幣寬鬆和刺激本國經濟的兩難局面(2021年8月,印尼雅加達的市場,REUTERS) |
日本也以財務省為主體,與東南亞國家的央行簽署協議。8月,日本與印度尼西亞央行強化合作框架,擴大貨幣對沖手段等,擴充了使用本國貨幣的益處。
在亞洲以外,這種做法也在普及。中南美也有類似「利用本國貨幣結算系統」(利用本國貨幣進行兩國間金融交易)的框架。6月,阿根廷央行與巴拉圭央行達成了這種框架。2008年金融危機時,巴西央行與阿根廷央行簽訂了這種框架,後來這種做法推廣到了烏拉圭及巴拉圭。
美國為了應對通貨膨脹正在推進金融政策正常化,新興市場國家普遍擔憂資本外流。美聯儲2021年12月決定加速收縮量化寬鬆,預計2022年內將加息3次。如果美國利率上漲,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容易面臨下行壓力。美元匯率快速上漲將造成新興市場國家的按美元計算的債務負擔加重。
美元被作為國際結算貨幣使用是因為流動性高、貨幣的信任度高。在貿易等場合,比起新興市場國家貨幣,美元更容易被選擇。
據運營世界銀行間結算系統的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介紹,美元的國際結算比例截至2021年11月佔到39.2%。其次是歐元(38%)、英鎊(7%)。泰銖、馬來西亞令吉不足1%。東南亞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後,推進了區域內的金融整合,但建立不過於依賴美元的框架一直是課題。
![]() |
泰國央行 |
在直接設定匯率方面,新興市場國家貨幣的流動性差也是令人擔憂的地方。如果兩種貨幣的交易量少,就不利於匯率的穩定性。與通過美元進行匯率換算相比,匯率變動風險有可能加大。
如果實體經濟不穩定,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就很脆弱。因國而異的規定和語言障礙也很大。日本國際貨幣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福地亞希指出,「利用本國貨幣交易在管理和溝通上都需要時間,還不成熟」。設計稅收優惠等,建立促進利用本國貨幣交易框架使用的機制也將成為課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本多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