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一年,資金也在「脫鉤」中

2023/02/24


      俄羅斯正在加強「去美元化」的行動。由於歐美日的金融制裁,俄羅斯在出口結算中,美元和歐元計價從9成降至5成,明顯轉向不易受制裁影響的人民幣和盧布計價。軸心貨幣美元的使用限制對貿易和融資造成打擊,在加強依賴中國的同時尋求降低影響。俄烏衝突1年,資金領域的世界「脫鉤」也在加劇。

 

      作為銀行間國際匯款網的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2022年3月接受美歐日的要求,將俄羅斯大型銀行排除在外。俄羅斯中央銀行表示,受這項制裁的影響,俄羅斯「很大比例的銀行處於制裁之下,美元和歐元計價的進出口結算的執行能力受到打擊」。

 

 

      在制裁之後,美元和歐元計價的出口結算的比例迅速下降。據俄羅斯央行的數據,2022年1月美元為52%,歐元為35%。到9月分別降至34%和19%。

 

      從原油等交易來看,通過並非制裁對象的俄羅斯國內外銀行等維持美元等的支付。國營公司俄羅斯天然氣旗下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並未遭受Swift制裁,包括日本在內的天然氣繼續以美元和歐元計價結算。似乎還存在通過西方國家銀行的俄羅斯當地法人進行支付的情況。不過從整體來看,比率大幅下降。增加的是人民幣計價和盧布計價,9月合計達到47%。

 

      俄羅斯天然氣將對中國天然氣出口的結算從此前的美元計價改為人民幣和盧布。從歐洲的一部分進口企業來看,還出現從歐元計價改為盧布的案例。從世界的能源交易來看,美元計價仍佔支配地位,但以中俄雙邊交易為中心,正在改變慣例。由於歐盟(EU)等對俄羅斯産原油和石油産品的禁運措施,俄羅斯産流向了亞洲等市場,這也推動了人民幣計價等的擴大。

  

  

      還推動了對抗Swift的匯款網的利用。中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1月交易件數每日平均達到2萬1000筆,增至俄烏衝突前的約1.5倍。日本大和綜研的中田理惠表示,「CIPS基本上只支援人民幣結算,能代替Swift的範圍有限」,同時也指出,「在擔憂將來成為美歐等制裁對象的國家,利用有可能增加」。

 

      由於通過出口獲得的美元和歐元減少,俄羅斯國內的外匯出現短缺。去年10月的基於外匯的法人貸款比3月減少13%。另一方面,盧布增加11%,在整體上增加了貸款額。通過盧布彌補外匯貸款的減少,「避免了信用緊縮」(俄羅斯央行)。俄羅斯當局通過銀行準備金和有關自有資本的限制放寬等措施支撐經濟,銀行的風險可能正在累積。

 


    

      從海外融資變得困難。從俄羅斯國債的交易來看,海外投資者的比例從俄烏衝突前的約1成減至幾乎為零。盧布國債的海外投資者的持有比率從2成減為1成。俄羅斯政府在俄烏衝突後將國債發行改為僅限盧布。SMBC日興證券的秋本翔太表示,「以美國為中心,很多國家禁止了俄羅斯國債的交易,呈現不得不在俄羅斯國內進行融資的狀況」。

 

      對於日本企業來説,與俄羅斯的貿易和金融交易日趨困難。針對向俄羅斯當地法人的匯款等,日本國內大型銀行在不違反制裁的範圍內,維持與俄羅斯境內客戶的資金往來。

 

對俄羅斯的制裁也有可能像飛鏢一樣回到抱有通貨膨脹危機的西方已開發國家(Reuters)

 

      不過,匯款渠道正在收窄。瑞穗銀行的俄羅斯當地法人2022年10月通知客戶等,「希望利用美元以外的貨幣,或通過其他銀行匯款」。原因是為俄羅斯和國外的匯款提供轉机服務的海外銀行停止了美元匯款。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西浜徹指出,「俄羅斯經濟和中國經濟的一體化正在加強」。資金領域也形成權威主義國家經濟圈的「金融條塊化」的趨勢加強。在令西方制裁日趨難以發揮效果的同時,有可能導致世界經濟的效率下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