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在不安中擴大

2018/07/23


       全球經濟正在不安中擴大。美國的大規模減稅和亞洲的省力化等設備投資需求對經濟增長起到拉動作用。另一方面,美國引起的對華貿易摩擦已發展為貿易戰,開始導致企業和投資者心理趨冷。當地時間721日舉行的二十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也出現了擔憂聲。此外,原油價格快速上漲和美國加息等增強經濟不確定性的風險也在增加。

 

       美國高檔珠寶品牌第凡內的業績開始復甦。2~4月美國國內現有門市的銷售額同比增長9%。據悉原因是受益於美國減稅政策。

 

       減稅和擴大年度支出的財政擴張政策推高了美國經濟。日本綜合研究所推算顯示,美國的財政政策將把2018年的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推高0.7個百分點。

 

 

       據美國全國製造商協會統計,美國製造業今後1年的設備投資預計將增長4.1%。該協會認為,「稅制改革將成為製造業的‘火箭燃料’」。

 

       被認為保持3%左右巡航速度的全球經濟在201610~12月至20181~3月實現了4%的增速。SMBC日興證券預計,4~6月之後將繼續保持3.5%~4%的增速。

 

       海上運費指數波羅的海乾散貨綜合運費指數(BDI1985年為1000點)保持在上年同期2倍左右的水準。面向中國的鐵礦石等産品的海運需求旺盛,川崎汽船社長村上英三表示「貨物流通呈復甦態勢」。

 

       包括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內的亞洲也對全球經濟擴大起到支撐作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號召推進國産化的半導體相關投資表現活躍。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SEMI)預測,2018年半導體製造裝置的全球市場規模將同比擴大11%,創歷史新高。其中中國市場將同比擴大40%。此外,東南亞的省力化投資也勢頭堅挺。

 

       與中國並列的人口大國印度方面,1~3月的實際GDP同比增長7.7%,超過增長6.8%的中國,時隔7個季度再創新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中印合計將佔到2018年全球名義GDP的約19%

 

       另一方面,中美貿易戰的走向成為動搖全球經濟擴大基調的風險。

 


       不少觀點認為,截至目前中美發動的關稅措施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有限。美國的制裁對象僅佔中國出口總額的1.5%。同時,美方也能找到很多替代産品。據野村國際推算,中國對美國産大豆和牛肉徵收的報復關稅對美國物價的推高效果不到0.1%

 

     問題在於貿易戰擴大和長期化的事態。美國政府10日宣佈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産品徵收額外關稅。如果啟動,對象將是進口整體的一半。這正導致企業和投資者的心理趨冷。

 

上海港口的貨櫃(4月,資料圖,reuters)

 

       以在中國生産、向美國出口的日本企業為例,如果高關稅長期持續,則投資在美國生産更好,但如果短期間內平息,像現在這樣出口的成本更低。日本貿易會會長、住友商事會長中村邦晴為難地表示,「困難在於看不清未來」。

 

       德國戴姆勒下調了2018年利潤展望。該公司在美國生産SUV向中國銷售,認為銷量和利潤空間難免會縮小。

 

       據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表示,如果摩擦激化導致中美間貿易減少2成,中國的增長率將下降約3個百分點。中國基礎設施投資將失速,零售業銷售額的增長也將減速。如果中國所依賴的出口減弱,與中國企業構建供給網的亞洲企業也將受到影響。

 

       預測半年之後經濟走勢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5月經濟先行指數為99.9,低於顯示經濟擴張的100。原因被認為是貿易戰爭和歐洲經濟的停滯風險。

 

       歐洲經濟減速的原因之一是高增長的反彈和年初的惡劣天氣。如果貿易戰爭擴大,減速有可能長期化。IMF2018年的增長率預測修正為2.2%,比2017年有所減速。「希望阻止懲罰性關稅的連鎖反應」(德國外貿和批發商協會主席霍爾格·賓曼)等叫苦聲正在歐洲擴大。

 

       此外,原油價格走高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進行加息也是風險。原油價格走高對原油8成依賴進口的印度等消費國的經濟增長構成逆風。由於美國加息等的影響,阿根廷貨幣披索和土耳其里拉等大幅貶值。如果通貨膨脹加速,有可能直接打擊經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