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製造業PMI降至6年來最低 中美摩擦是主因

2019/06/04


  全球製造業的景氣狀況正在惡化。英國調查公司IHS Markit在6月3日發佈的數據顯示,5月全球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為49.8,環比下降0.6個百分點,跌破了50的榮枯線。自歐洲債務危機爆發的2012年10月以來,處於約6年半來的最低水準。中美對立使得人們對貿易和供應網産生擔憂,減少生産和投資的動向不斷擴大。

 

   

  PMI是向企業的採購經理詢問訂單和生産狀況等之後得出的經濟指標。高於50表明經濟趨於擴張,低於50則預示經濟面臨下行。

   

  從各具體項目來看,新訂單指數環比降低0.6個百分點,下滑至49.5,生産指數為50.1,環比降低0.5個百分點。從業人員指數為49.9,自2016年8月以來,時隔2年9個月再次跌破50。

   

  從各地區情況來看,美國為50.5,環比下降2.1個百分點。降幅為約6年來的最大,並且降至10年來的最低水準。Markit的首席商業經濟學家克里斯·威廉姆森把中美貿易摩擦激化列為主要原因,他指出「對貿易戰的不安導致經濟活動急劇放緩」。

 

      

  歐洲的低迷狀況也在加劇。英國脫歐的前景變得更加不明朗,英國的PMI為49.4,下降了3.7個百分點。歐元區受德國限制排放的影響,PMI為47.7,大大低於50這一榮枯線。中國和亞洲的PMI也在逐步下降,正在接近榮枯線。

    


     

  美國總統川普5月5日在推特上突然宣佈提高對中國産品的關稅。美國商務部也在5月中旬針對華為啟動事實上的禁運措施。中美貿易談判的前景愈發黯淡,企業正面臨著不穩定的經營環境。PMI下降表明製造業對於向客戶發出訂單、生産、設備投資開始感到舉棋不定。

   

  製造業很容易成為世界經濟迴圈的起點。因為和個人消費等相比,製造業的波動幅度大,並且不同於服務業,製造業很容易通過貿易與全世界的經濟活動形成聯動。2016~2017年隨著製造業景氣狀況改善,貿易量也擴大,呈現出「世界同步繁榮」的局面。

 

新加坡的貨櫃碼頭(Reuters)

   

  進入2018年後,歐洲和中國的經濟減速,中美爆發了相互加徵關稅的貿易戰。根據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的統計,全球貿易量在2017年增長近5%,2019年一季度的增速銳減,同比僅增長0.4%,二季度則很可能轉為下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推算稱,如果中美貿易戰進一步激化,將壓低世界經濟增長率0.3個百分點。世界經濟減速看來很可能成為現實。

   

  不過美國經濟在就業和工資增長的支撐下,內需保持保挺。安聯全球投資者的莫娜·馬哈詹認為,「目前消費者心理在繼續改善,對於中美摩擦的逆風有著一定的承受力」。市場普遍認為,如果中國經濟減速超過預期,中國政府將會追加推出經濟刺激政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後藤達也 紐約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