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長經濟擴張週期在新冠中落幕
2020/06/15
長達10年零8個月的美國經濟最長擴張局面遭遇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這一史無前例的災難,突然迎來終結。美國進入了二戰後第12次衰退局面。為了克服疫情帶來的危機,美國政府將在財政和貨幣兩方面全面出台政策。作為代價,國家和企業的債務將進一步膨脹。今後需要拿出史無前例的復甦計劃。
從事美國經濟週期判斷的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表示,在1850年代以後,美國只有3次超過100個月(8年多)的經濟擴張。回顧經濟長期擴張及其終結,會發現美國經濟的結構變化和此次經濟衰退的特異性。
![]() |
美聯儲(Reuters) |
回顧美國的長期經濟擴張,第1次是被稱為「黃金期」的1961年至1969年底,長達106個月(8年零10個月)。其次是「新經濟論」等推動美國經濟恢復的1991年至2001年的120個月(10年)。最後是始於雷曼金融危機後的2009年、結束於2020年2月的最近的128個月(10年零8個月)。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主導了政治和經濟秩序的構建。以大量供給勞動力和技術進步為東風的1960年代的經濟擴張象徵了「美國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進入60年代後半期,在越南戰爭和「偉大社會」的口號之下,美國通貨膨脹加劇,陷入衰退局面。
![]() |
1980年代,美國成功克服通貨膨脹,1990年代,由於柯林頓政權的新産業培育,網際網路産業發展起來。導致當時復甦局面落幕的導火線是IT(資訊化技術)泡沫的破裂。
之後,2000年代的長期貨幣寬鬆帶來了被稱為「大穩健(Great Moderation)」的繁榮期。加上金融技術的發展,擴大至全世界的過度風險投資以2008年的雷曼危機為契機,引發了金融危機。
美國經濟雖然結束了全盛期,但仍在新産業方面保持主導權,同時在高通貨膨脹結束後,美國貨幣政策的存在感日益加強。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的貨幣政策顧及了就業,為延長經濟景氣作出貢獻。但以貨幣寬鬆為核心的經濟復甦的效果偏重於投資者,帶來了使貧富差距加大的副作用。
美國儲蓄信貸協會(S&L)危機、IT泡沫、雷曼危機。1990年代以後,金融層面的衝擊點燃了經濟衰退的導火線。寬鬆的金融環境引發市場的過度風險投資,泡沫的形成和破裂開始與經濟週期産生密切關係。
![]() |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認為經濟擴張在2月結束,美國已陷入經濟衰退(5月,紐約,Reuters) |
美國自2009年起迎來最長的經濟擴張。在通過財政刺激和貨幣寬鬆渡過危機之後,也並未擺脫經濟低增長。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勞倫斯·桑默斯提出了「長期停滯論」,即使是川普政權的大規模減稅,也未能提振經濟增長。在金融環境持續寬鬆的背景下,市場的風險投資活躍和企業的過度債務被視為下一次危機的萌芽,但最長經濟景氣週期因新冠蔓延這一意料之外的災難而終結。
並非金融衝擊、而是病毒衝擊導致了經濟衰退,因此過度債務等美國在金融層面的扭曲並未自然而然地化解。美國政府和美聯儲反而在為支撐所有企業的資金週轉而採取行動。雖説不得不避免目前的危機,但企業的債務將進一步膨脹。
美國股市因經濟活動的重啟而沸騰,但很多聲音表示「經濟要重回危機前的增長軌道,至少需要4年時間」(美國投資公司)。對企業來説,經濟的正常化越是遲緩,越難以賺到償還債務的本錢。
此次的危機應對舉措伴隨大規模的財政刺激,在復甦前景方面,財政的作用也有可能提高。但迅速的財政惡化將帶來很大的擾動因素,例如未來美國利率的上升風險和美元的不穩定化等。
為了在短期內結束經濟衰退,邁向強有力的復甦,美國需要仔細地選擇政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大塚節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