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日美歐4季度GDP下行
2020/12/18
由於新冠疫情再次擴大,世界經濟或將踩下煞車。經濟學家的近期預計顯示,日美歐的10~12月實際經濟增長率與此前預期相比將下行。尤其是疫情嚴重擴大的歐洲或將陷入負增長。另一方面,成功兼顧遏制疫情和經濟活動的中國維持增長速度,形成明暗分化。
金融資訊公司路孚特(Refinitiv)的數據顯示,經濟學家在12月預計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與9月時的預計相比有所下調。針對日美歐,認為和7~9月的高增長相比,10~12月增速將下降的預期正在增加。
歐洲10~12月GDP按環比年化增長率計算,此前預計實現10.4%的高增長,但最新的預計顯示,或將轉為10%的下滑。以旅遊等為主要産業的法國和義大利採取嚴格的出行限制,對經濟産生消極影響。
此前經濟比較堅挺的德國也不得不加強封城。在歐洲整體2021年1~3月的預期方面,從9月時的預計增長5.7%下降至4.5%,還存在進一步下行的可能性。
![]() |
在美國,疫情反彈的影響突出,尤其是對消費的影響明顯。網上訂餐平臺OpenTable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13日,全美國的預訂數與上年同日相比減少66%。10月的減少率為40%左右,但隨著營業限制擴大至全美國,加劇了預訂的減少。
Refinitiv的數據顯示,針對美國10~12月的增長率預期,在12月時為預計增長4.0%。這一預期在9月時曾為5.3%。2021年1~3月將放緩至2.5%。高盛的經濟學家詹·哈祖斯(Jan Hatzius)指出,「財政支援的不足和疫情惡化成為重大下行風險」。摩根大通等預計,美國將晚於歐洲,在2021年1~3月陷入負增長。
日本的新冠感染和死亡人數少於歐美,但限制經濟活動的影響巨大。Refinitiv的數據顯示,日本10~12月的增長率將從此前預計的4.8%降至3.9%。
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統計的12月ESP經濟預期調查顯示,35名經濟學家的平均預期為增長3.44%。與1個月前的調查相比下調0.6個百分點。
尤其是日本的民間消費和設備投資等內需疲軟。汽車行業有聲音表示,「對中國出口正在增長,但日本國內銷售仍低於疫情擴大前」。受疫情影響,旅遊刺激政策「Go To Travel」將在年底年初全面暫停。有酒店運營商擔憂地表示,「在24日免費取消預定的最後期限之前,可能會有更多預定被取消」。
明治安田綜合研究所的小玉祐一表示,「獎金減少等收入環境的惡化加上Go To政策縮小,消費非常嚴峻。根據疫情發展,日本也存在1~3月陷入負增長的風險」。
![]() |
與日美歐形成對照,較早遏制住疫情的中國表現堅挺。中日兩國的經濟學家預計,中國10~12月GDP將同比增長5~6%左右。多數觀點認為,GDP增速會比7~9月(4.9%)擴大。這種預期在秋季以後基本沒有改變,野村證券現階段維持了10月時的預期,即中國GDP在10~12月增長5.7%。
對中國經濟起到拉動作用的是出口的增長。由於疫情在海外的蔓延,口罩和防護用品等醫療相關商品的洽購明顯增加。由於中國搶在其他國家之前恢復了供應鏈,還出現了企業把部分生産工序遷回中國的趨勢。
![]() |
中國大連港口(資料圖) |
浙商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李超預計10~12月中國GDP增長6.6%。其分析稱,海外供應鏈尚未完全恢復,年底商戰期間,會對中國的出口産品産生需求。在中國的內需方面,無法赴海外旅遊的富裕階層的高額消費也起到支撐作用。2020年全年,中國有望在主要國家中唯一維持正增長。
儘管中國仍零星出現新增感染者,但充分利用PCR檢測和行程數據,推動了經濟的正常化。英美等部分地區已開始接種疫苗,但要廣泛普及仍需要較長時間。能否兼顧疫情防範和經濟活動成為左右經濟走向的因素。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平野麻理子、後藤達也 紐約、石川潤 柏林、川手伊織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