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國利率上升,債務負擔加重
2022/02/14
在世界金融市場上,利率上漲的動向擴大。作為美國長期利率指標的十年期國債利率時隔2年半上漲到2%水準。日本也逐漸上漲到6年來的新高。世界各國通過財政擴張來應對新冠疫情,債務不斷擴大。但是,當前面對通貨膨脹,貨幣寬鬆政策正在迎來轉變。隨著利率上漲,利息負擔加重,越是經濟基礎差的南歐和新興市場國家,受到的影響可能會越大。
利率上漲速度加快的是美國。2021年12月,美國的長期利率在1.4%左右,今年一下子超過了2%的節點。1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創出約40年以來的新高,資源價格暴漲和疫情下供應受限的問題助漲通貨膨脹壓力。被迫應對這一局面的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最早於3月著手加息,市場上對美聯儲將收緊貨幣政策的看法加強,甚至有預測認為2022年內加息次數將達到7次。
![]() |
歐洲也紛紛上調利率,包括歐洲中央銀行(ECB)轉向收縮貨幣寬鬆政策等。其中的象徵性事件就是,過去一直保持負利率的德國長期利率上漲至正利率。日本的長期利率也超過了0.2%。日本銀行(央行)宣佈2月14日實施以0.25%的固定利率無限量購買國債的利率調控政策。
各國出動鉅額財政挽救疫情導致的經濟惡化,因此債務進一步膨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統計,2021年世界整體債務最高上漲到國內生産總值(GDP)的361%。比疫情前的2019年高出40個百分點。
![]() |
利率上漲將加重今後的利息負擔。還將拉低依賴低利率的需求。據Monex證券的大槻奈那估算,從過去美國長期利率與住宅價格的關係來看,利率上漲1%,住宅價格有可能下跌5%以上。
南歐各國及新興國家等經濟基礎薄弱,債務重,越是這樣的國家,就越容易受到加息潮的影響。在歐洲,希臘和德國的長期利率差已擴大至2.3%左右,是疫情發生後的2020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準。義大利和德國的利率差也擴大到了1.6%水準。
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加息會對新興國家造成貨幣貶值壓力。不僅會導致進口物價上漲,而且會造成外匯債務負擔加重。如果新興國家為防止貨幣貶值而被迫加息的話,將會導致經濟形勢惡化。面臨著可能會陷入這種惡性循環的兩難境地。
過去美國加息曾多次導致新興國家的貨幣不穩定。2021年秋季以後,持續處於高通貨膨脹狀態的斯里蘭卡的貨幣斯里蘭卡盧比兌美元匯率一直徘徊在歷史最低位。有報導稱,為了減輕對外債務負擔,斯里蘭卡已開始與海外的債券持有者展開協商。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