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連漲3年,日本走出通縮了嗎?

2023/12/29


      日本政府日前公佈的2024年度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物價將連續3年上漲超過2%,是泡沫經濟以來首次。預計2024年度的通貨膨脹率為2.5%。日本經濟正在轉向「去通縮」,但工資上漲和需求方面仍比較疲軟。人手短缺導致的供應制約也是經濟持續增長的障礙。

 

       「達到30年來最高水準的加薪、企業的積極投資意願、高水準股價等經濟的分界線明顯發生變化」,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21日的經濟財政諮詢會議上如此説道,表示2024年度將積極實現以民用需求為主導的經濟增長。

 

隨著物價上漲,消費者的節約意識增強(東京的一家超市)

  

       以全球性通膨為起點,日本2022年度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綜合指數)同比上漲3.2%。日本政府預測,2023年度將上漲3.0%,2024年度將上漲2.5%。如果實際數據真的連續3年上漲超過2%,將是1989~1991年度以來的首次。

 

       價格轉嫁取得進展

 

       2024年度,抑制電費等的補貼影響將會消失,CPI將上升0.6個百分點左右。即使剔除這方面的影響,預計通膨率也將在2%附近。由於價格轉嫁取得進展等原因,日本正在轉變成容易出現通膨的經濟趨勢。名目經濟增長率將遠遠高於實際增長率,預計實際增速為1.3%,名義增速為3.0%。

 

       如果能夠像岸田所説的那樣,實現以內需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日本政府將會下決心宣佈走出通縮,日本銀行(央行)也有可能對貨幣政策方向做出重大調整,包括取消負利率等。

 

       但目前日銀沒有宣佈走出通縮。其原因是,走出通縮的定義是「物價擺脫持續下跌局面,而且不可能重新回到這樣的局面」,尚不能確認目前的情況符合這一定義。

 

       在擺脫通縮方面受到重視的4個經濟指標當中,CPI已超過日銀提出的通膨目標2%。代表日本國內因素綜合通膨趨勢的GDP平減指數也不斷上升,7~9月比上年同期增長5.3%。二者均達到1995年以後最高水準。

 

       但代表實體經濟和薪資走向的指標依然乏力。從相對於平均供應力來看需求的供求缺口來看,7~9月內閣府估算值為-0.6%。隨著經濟從新冠疫情中恢復,降幅不斷縮小,而需求仍然疲軟。

 

 

       7~9月日本的單位勞動成本(表示企業生産一定商品所需的薪資)下滑到了比上年同期減少0.1%。與經濟增長速度相比,薪資增長放緩。上述這些都是1995年以後在經濟和物價環境良好的局面下曾多次實現正增長的指標。

 


 

       因此,2024年春季加薪的走向將成為擺脫通縮的第一道關口。內閣府在21日諮詢會議上公佈的估算結果認為,2024年度的收入漲幅為3.8%,將超過通膨率(2.5%)。不過,具體來看,主要是寫入經濟對策的定額減稅1.3%帶來的效應。

 

       無法充分抓住需求

 

       大企業相繼宣佈大幅加薪,而佔就業7成的中小企業的動向不明朗。日本商工會議所的調查結果顯示,將人工費增加部分「4成以上轉嫁到價格上」的企業只有3成。

 

       第二道關口是伴隨人手短缺的供應限制。12月的日銀短觀數據顯示,在非製造業中小企業中,就業人員判斷指數DI創下歷史最高負值。尤其是存在訪日遊客需求的住宿和餐飲服務及運輸等領域,人手短缺之感非常明顯。有可能無法抓住恢復的需求。

 

 

       專家對認定擺脫通縮時期的預測存在差異。慶應義塾大學教授白井早由裏認為「在2024年度下半年」。野村綜合研究所的木內登英認為,物價上漲「主要是因為成本推動」,一段時間內無法宣佈擺脫通縮。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