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高增長出現停滯跡象
2013/12/02
菲律賓11月28日發表的數據顯示,7~9月期實際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7%。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仍然保持了高水準的增長,但相比達到7.6%的上季度出現減速。
![]() |
增長速度出現放緩的第一個原因是出口增長乏力。
汽車産業等製造業比重較大的泰國7~9月出口比上年同期減少1.8%。由於受中國經濟減速的影響,作為增長引擎的出口的拉動力量有所減弱。在印度尼西亞,由於世界性資源價格下跌等原因,資源出口委靡不振。2013年的增長率很有可能時隔4年降至6%以下。
此前與出口一起推動經濟發展的內需也開始籠罩陰影。區域內各國的內需出現下跌,這導致區域內相互出口減少。令人擔憂的是,物價上漲正在成為個人消費的重負。
例如在印度尼西亞,由於美國量化貨幣寬鬆縮小預期導致的資金撤出,貨幣正在貶值。此外,物價高企也被視為風險。7~9月期實質增長率為5.6%。由於物價上漲導致個人消費和投資出現減速,季度增速創出了約4年來的最低水準。
物價上漲將産生消極影響,而馬來西亞也面臨同樣問題。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比上年同期增長2.8%,創出2年來新高。該國希望實現財政健全化,為了抑制日用品的價格,將分階段削減相關補貼,但有觀點認為,物價將進一步上漲。目前政策利率仍維持在3%,但有分析認為,為了抑制物價上漲,將啟動加息。
在7~9月份增長率實現增長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企業部門也表現疲軟。新加坡航空的貨運部門7~9月出現了營業赤字,貨運需求尚未全面復甦。
2很多觀點認為,隨著日美歐的經濟復甦,東南亞經濟明年以後將轉為走強。不過,泰國反政府遊行日趨激化。而菲律賓政府因應對30號颱風不力也在遭受越來越強烈的批評,這些都是風險因素。日本日生基礎研究所研究員高山武士表示,「能否維持政權穩定將是實現經濟增長的關鍵」。
(佐竹實 馬尼拉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