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能否拯救烏克蘭經濟?
2014/04/15
![]() |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日美歐等於3月表示將於今後2年內實施總額約270億美元的金融援助之後,烏克蘭已經擺脫了目前的債務危機。
不過,歐美有觀點擔心,烏克蘭能否果斷實行IMF提出的作為融資條件的結構改革。烏克蘭新政權3月宣佈將實施(1)減少養老金等社會保障給付和能源補貼等,削減約43億美元的財政支出;(2)削減對企業的補貼;(3)提高煙草稅和酒稅等緊縮舉措。已有烏克蘭民眾對此表示反對。如果烏克蘭未能實施緊縮舉措,援助方有可能暫停援助。
烏克蘭的對外債務截至去年年底達到1400億美元。另一方面,向外國債權人償還債務所需的外匯儲備則由於經濟低迷而持續減少。截至3月1日僅為150億美元。包括6月迎來償還期限的10億美元在內,該國需要在今年年內償還130億美元債務,而這筆資金將依靠IMF等方面的援助。
烏克蘭新政權描繪的戰略是,將2013年佔國內生産總值4.5%的財政赤字到2016年下調到2.5%左右,同時引導經濟走上持續增長軌道。不過,同樣接受IMF附加嚴厲緊縮條件援助的希臘已經長期面臨負增長。
在烏克蘭,由於政局不穩,設備投資處於低迷狀態,緊縮舉措正在導致內需減退。這毫無疑問均將對經濟構成進一步打擊。在歐美市場相關人士之間,認為「烏克蘭將重蹈希臘覆轍」的看法日趨擴大。
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在議會演説中表示,「如果發生債務違約,經濟增長率將下滑至負10%」,尋求民眾支援緊縮政策。不過有觀點認為,對於直接影響民眾生活的緊縮舉措,民眾的不滿必將不斷高漲,以俄羅斯系居民眾多的東部地區為主,反政府運動有可能愈演愈烈。
(田中孝幸 莫斯科)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