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交易外交的風險

2018/04/08


  中美貿易摩擦呈現出發展為報復大戰邊緣的跡象。4月5日,美國總統川普下令討論對1000億美元中國産品提高關稅的對華追加制裁措施。中國也在6日表現出採取對抗措施的姿態。兩國似乎在水面下磋商避免貿易戰的舉措,但川普式的交易外交將日趨危險。

  

  4月5日,「中國選擇打擊美國的農戶和製造業者」,川普批評稱。中國採取了對大豆等106項美國産品開徵關稅的對抗措施。川普隨即命令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討論追加制裁。

 

  4月3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以中國侵犯智慧財産權為由,剛剛宣佈對工業機器人等1300項中國産品徵收25%關稅的制裁清單。制裁對象相當於中國對美國出口總額(約5000億美元)的10%,如果進一步增加1000億美元,將對進口總額的30%開徵追加關稅,這是極為異常的事態。

 

  「毫不猶豫進行大力度反擊」

 

  川普下令討論追加制裁,對中國來説似乎出乎意料。4月6日晚間,中國商務部發言人緊急舉行新聞發佈會,警告稱「如果美公佈新增1000億美元徵稅産品清單,中方將毫不猶豫進行大力度反擊,不排除任何選項」。

 

  

  中國當時正處在清明假期間,平時總是迅速發出的商務部聲明等到6日下午才發佈。在聲明中,「採取同等力度、同等規模的對等措施」的此前措辭消失,加入了「必定採取新的綜合性應對舉措」的表述。中國似乎考慮如果對1500億美元美國進口産品開徵關稅,將達到2017年進口全額。考慮到「綜合性」,抵制美國産汽車運動等也成為中國的選項。

 

  川普進一步走向極端,是因為11月的中期選舉正在臨近。現在參眾兩院均為共和黨佔多數,但如果在眾議院低於過半數,與「通俄門」等有關的彈劾案風險將出現。

 

  川普通過「對中國産品徵收45%關稅」等對華強硬政策贏得了總統選舉,曾是川普大選參謀的貿易和製造業政策辦公室負責人納瓦羅作為親信再次被起用,貿易問題再次發酵。實際上,在美國輿論調查中,2017年12月降至35%的支持率到3月逐漸恢復至40%。

 

  美國財長或將訪華

 

  但是,在制裁啟動之前還有2個月左右的緩衝期,美國私底下正在和中國探討妥協舉措。川普敦促中國將對美貿易順差減少1000億美元,並開始討論派遣美國財長姆努欽等人最早在月內訪問北京。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計劃於4月1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發表演講。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習近平有可能發佈川普政府也很關心的市場開放政策。

 

  但如果談判決裂,在啟動報復性關稅的交鋒中,中美有可能兩敗俱傷。美國宣佈的1300項産品巧妙避開了工廠集中於中國的高科技産品。如果1000億美元的追加制裁也納入高科技産品等,中國的組裝工廠將遭受巨大打擊,中國有可能發生社會不安。

 

  美國經濟也將受到損害。中國産品的價格上漲將直接打擊低中等收入階層,反而對川普政府構成負面影響。由於中國的報復措施,美國的飛機等出口産業也將受到打擊。金融市場也將陷入混亂,強勁的美國經濟有可能明顯惡化。

 

  圍繞智慧財産權侵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已將中國起訴到世界貿易組織(WTO),日本計劃以支援美國的形式,作為第三國參加磋商。歐盟也展現出相同姿態。不過,川普的極端政策將在日歐等貿易夥伴國引發厭美情緒。中國將強調遵守WTO規則,作為「自由貿易的守護者」展開行動,有意在美國和日歐之間打入楔子。如果國際合作出現裂痕,有可能掩蓋中國侵犯智慧財産權這一根源性問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華盛頓 河浪武史、北京 原田逸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