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經濟一片低迷,除了這個國家

2019/05/31


  東南亞主要國家的經濟增長正出現兩極分化。中美貿易戰和中國經濟減速的影響在各國有所不同,受打擊較大的新加坡和泰國的增長率分別創出時隔約10年、時隔約4年的最低水準。另一方面,越南作為中國的替補出口基地,其存在感在不斷提高,維持了近7%的增長,分化明顯。

   

 

  新加坡東部的工業地區加基武吉聚集著大量零部件等企業。酷熱的天氣之下,在從事電線束業務的中小企業裏,員工們汗流浹背地進行著供貨作業。

 

  該公司高管感嘆道:「外資材料廠商以美國的懲罰性關稅為由,要給電纜等原材料漲價」。由於出口的産品價格無法立即轉嫁,該高管表示「2019年的利潤率還不到上年的一半,只有3~4%」。

 

  5月21日,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發佈的數據顯示,1~3月國內生産總值(GDP,確定值)僅同比增長1.2%。在雷曼危機後出現負增長以來,這是近年的最低增速,主要原因是佔GDP約2成的製造業表現低迷。新加坡以具有高附加值的産品和零部件為中心,進入亞洲的供應鏈,但在中美貿易戰激化的2018年以後,營業收入和利潤的下滑正在加速。

 

新加坡在區域內的國家中最明顯受到貿易摩擦的影響(三村幸作攝影)

 

  1~3月下滑6.4%、連續2個季度減少的出口數據明確反映了這一點。不僅是主力的電氣産品減少17.2%,石油化學産品(減少11.3%)和專業機械(減少31.7%)等也出現2位數的下滑。按地區來看,對最大出口目的地的中國大陸出口減少2.2%,對台灣出口減少11.7%,對日本出口減少29.5%。


 

  21日, 由於出口和增長率的減速,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將2019年增長率展望從此前的「1.5~3.5%」下調至「1.5~2.5%」。副部長加布里爾·林(Gabriel Lim)表示,「如果美國實際啟動(進入5月後)表明的懲罰性關稅,將對東南亞的增長率造成負面影響」,對今後的前景表示了擔憂。

 

  泰國增長率創出4年來新低

 

  對貿易依存度較高的其他東南亞各國也出現了對華出口減速拉低經濟增長率的現象。泰國政府21日發佈的1~3月實際GDP同比增長2.8%,創出發生軍事政變的2014年以來的最低水準。泰國出口時隔11個季度轉為減少的因素是,對中國出口下降近10%,影響波及紙漿、天然橡膠和汽車零部件等廣泛産品。

 

  亞洲開發銀行(ADB)統計了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在內的東南亞5國的1~3月GDP增長率,其平均值僅同比增長4.2%。以2018年1~3月(5.3%)為近期頂峰,維持減速傾向。自2017年至2018年初,對中國出口一直在推高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但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在加強。

 

  越南從中受益

 

  也有中美對立成為積極因素的國家。由於很多企業為了避免對中國的懲罰性關稅,發往越南的替代訂單增加。越南1~3月對美國出口出現26%的大幅增長。雖然越南對華出口減少了7.4%,但對美出口大幅覆蓋了這一缺口,成為維持高增長的原動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分析稱,如果中美間的全部貿易商品都被徵收25%的關稅,越南將成為在對美國貿易方面最為受益的亞洲國家。

 

  1月,中國電聲企業歌爾聲學獲准在越南北部的北寧省投入2.6億美元建設工廠。越南有可能成為生産從中國轉出的承接地。

 

  不過,越南等對美國出口的增加能否持續仍是未知數。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指出,越南對美出口增加的原因之一是「著眼關稅的跨國企業將對美國的出口提前」。4~6月以後,「搶搭末班車」的效果或將消失。如果對主要出口目的地的中美出口同時下降,東南亞主要國家的增長率有可能進一步下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新加坡 中野貴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