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縮小拉低全球經濟
2019/08/20
貿易萎縮、全球經濟下行的趨勢出現增強。日本的出口截至7月連續8個月減少,10月的消費稅增速面臨著外需不振的風險。中美的關稅大戰通過供應鏈對世界各國的經濟産生影響,對華出口較多的德國等國4~6月經濟陷入負增長。難以描繪出依賴外需實現經濟加速增長的藍圖。
日本財務省8月19日發佈的7月貿易統計顯示,日本的出口額同比減少1.6%,減至6.6432萬億日元,連續8個月同比減少。這是自日元升值的2015年~2016年(連續14個月)以來,出口額再次長期同比下滑。而且此次比起匯率原因,更大程度上是由於貿易本身陷入停滯。
![]() |
當前,除了直接的對華出口(7月減少9.3%)減速外,日本對受到中國經濟減速影響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出口也明顯下滑。7月日本對亞洲出口整體減少8.3%。
日本對南韓出口減少6.9%。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海外調查部的調查主任原實認為,「由於南韓對中國的半導體出口放緩,日本向南韓供應的半導體製造設備和周邊零部件的需求也明顯下滑」。在日本加強對韓出口管制的影響顯現之前,實際需求已經出現萎縮。
環顧世界經濟,也有觀點認為,當前半導體相關産品的庫存調整告一段落,增長放緩勢頭將暫歇。日本經濟産業省的統計顯示,6月電子零部件和設備的庫存指數自2017年10月以來首次陷入負增長。7月的出口量則同比增長1.5%,時隔9個月轉為正增長。
儘管如此,在經濟學家當中,仍有不少聲音擔憂中美貿易摩擦産生的負面影響更大。關於被認為出現反彈的出口動向,浜銀綜合研究所的鹿庭雄介指出,「存在在美國進一步上調對華關稅之前搶搭末班車的因素」。
中美兩國相互讓步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據明治安田生命保險推算,如果中美兩國相互將所有産品的關稅提高至25%,2019年日本的出口將被拉低0.3%,2020年將被拉低1.2%。日生基礎研究所的齋藤太郎也認為,「出口走向復甦的可能性很低」。原因在於,海外經濟整體以製造業為中心持續減速。
據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統計,從全球的貿易量來看,最新的5月數據同比減少0.4%。近年來貿易量一直保持著4~5%的增速,但是2018年底之後顯著放緩。
![]() |
德國8月14日公佈的數據顯示,4~6月的實際GDP同比下降0.1%。時隔3個季度再次陷入負增長。汽車等製造業的生産和出口低迷。最近的6月的出口額也同比下滑8.0%。面臨脫歐問題的英國4~6月的經濟也陷入負增長,整個歐洲的經濟籠罩著陰雲。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7月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將2019年的增長率預期下調0.1個百分點至3.2%。主要原因是貿易陷入停滯。日本4~6月雖然連續3個季度保持了正增長,但是外需的貢獻度陷入負增長,目前經濟依靠個人消費支撐。日本將於10月實施消費稅增稅,多數觀點認為,即使政府採取對策來避免消費疲軟,10~12月日本的消費也將暫時陷入負增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