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25 星期二

  • 04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投資/貿易 > 中國貿易對象:美國被東盟取代降至第3

中國貿易對象:美國被東盟取代降至第3

2019/07/15

PRINT

  由於貿易戰的長期化,中國的貿易結構開始發生變化。中國海關總署7月12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1~6月)中國和美國的貿易額同比減少14%,降至2583億美元。美國被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超過,按國家和地區來看降至中國貿易對象的第3位,與排在首位的歐盟(EU)的差距拉大。

  

 

  額外關稅導致中國來自美國的進口銳減,一方面,中國積極開拓東南亞和歐洲市場。中國對東盟的貿易額同比增長4%,達到2918億美元,與歐盟的貿易額增長5%,達到3379億美元。在中國的貿易對象中,歐盟2004年超過日本和美國,躍居首位,美國長期處在第2位。

  

  中國對歐盟出口堅挺

  

  東盟和美國的差距在半年裏超過300億美元,如果中美貿易摩擦無法在短期間內解決,美國全年或將排在第3位。如果美國的對華貿易額全年被東盟超過,將是有可比統計的1997年以來首次。如果不按適用相同關稅率的經濟體計算,而是按個別國家來看,美國依然是中國的最大貿易對象。

  

  從中國上半年的對美貿易來看,出口同比減少8%,降至1994億美元,進口大幅減少30%,降至589億美元。中美自2018年7月起相互徵收額外關稅,但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進口的降幅大於出口。

     

  對中國來説,來自美國的進口産品主要是容易找到代替供應商的農産品和能源。另一方面,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産品主要是個人電腦和手機等工業産品,調整供應鏈需要較長時間。中國海關總署發言人李魁文在12日的記者會上表示,「當前國際環境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特別是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調了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世界貿易組織也下調了2019年國際貿易增速,我國外貿發展的外部環境還是比較嚴峻複雜的」。

     

  從6月單月來看,對美出口比上年同月減少8%,降至392億美元,進口減少31%,降至93億美元。進出口均連續3個月低於上年同月水準,中美貿易規模的萎縮仍在持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2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24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