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東南亞國家的出口為何還能保持堅挺?
2020/06/05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造成全球經濟減速的背景下,作為東南亞貿易基地的新加坡和泰國的出口一直保持堅挺。原因是世界各地對藥品、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高漲。但此前的電器、汽車等主要産品的出口卻處於低迷狀態,未來能否保持增長勢頭尚不明朗。
![]() |
新加坡的4月出口額(不含石油)同比增長9.7%,已連續3個月增加。起到拉動作用的是藥品,增加到了上年同月的2.7倍。尤其是對日本出口增長9.6倍,對歐盟出口增長5.7倍,對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增速創歷史新高。與食品相關的出口方面,對美出口增長3.2倍,總體增長66%。
![]() |
藥品和食品出口增長明顯的國家還有泰國。4月主要出口産品白米和水果的出口分別增長23%和3%,魚類、小麥、飼料等的出口均同比增長。醫療器械和藥品出口也增長9%∼13%,推高了總出口額(增長2.1%)。
4月是東南亞主要國家因外出限制令造成經濟活動停滯的時期。新加坡關閉了重要産業之外的工廠,泰國各汽車企業的工廠也紛紛停産。在很多經濟學家預測出口將減速的背景下,東南亞主要國家的出口之所以能保持堅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世界各國急需確保藥品、醫療器械和食品儲備,而東南亞國家抓住了這方面的需求。
新加坡是全球大型製藥企業的研發生産基地,泰國則出口多種農産品和水産品,兩個國家都從中受益。作為安全資産的黃金需求在世界範圍內高漲,這也是黃金交易活躍的兩國出口增加的原因之一。
但藥品以外的製造業的出口卻持續低迷。4月,泰國的主要出口産品汽車及零部件同比減少54%。馬來西亞佔出口額4成的電器産品生産陷入停滯,4月總體出口下滑24%。
東南亞各國已從5月開始分階段重啟經濟活動,如果工廠的開工率提高,也會對出口起到推動作用。但另一方面,藥品和食品的供求關係已開始獲得改善,已開發國家強化了本國生産體制。如果全球經濟遲遲無法好轉,與製造業相關的出口將會長期低迷,總體出口也存在失速擔憂。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野貴司 新加坡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