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華出口最早復甦
2020/07/21
在對歐美出口持續低迷的形勢下,日本正在向中國尋找恢復出口的突破口。日本財務省7月20日發佈的6月份貿易統計顯示,按金額計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減弱的對華出口恢復到了同比減少0.2%的水準。不過,由於其中含有依賴於中國經濟刺激政策的因素,因此仍存在不確定性。
雷克薩斯出口增加2成
6月份,日本總體出口額減少26.2%,仍處於大幅下滑狀態。尤其是對美出口大幅下降46.6%,對歐盟出口也減少28.4%。對於日本企業來説,中國是最大的出口對象國,出口量是美國的約1.7倍,因此對中國充滿期待。
![]() |
日本對華出口減幅在3月份達到8.7%之後開始收窄。起到先行作用的是受到房地産和基礎設施公共投資支撐的材料。
6月份日本的鋼鐵出口量同比增加55%。各企業將日本國內的庫存出口至中國。一家日本鋁業大型企業表示,出口量「恢復到了與去年同等的水準」。
汽車方面,中國政府提供的購置補貼成了利多因素。豐田從田原工廠(愛知縣田原市)等出口的高檔車「雷克薩斯」在中國的銷量同比增加兩成。7月份,以往休息的週六和週日都需要加班生産。
按金額計算,汽車零部件出口同比減少7%。但減幅小於5月的11%。由於日産汽車和本田的中國工廠復産,從事引擎啟動馬達等業務的三葉(MITSUBA)的對華出口量恢復到了新冠疫情前的水準。
國際貿易投資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員增田耕太郎認為,中國的進口持續減少,庫存下降,因此「來自日本的供貨增加的産品增多」。
今後的焦點是半導體相關。日本6月面向中國的製造設備出口比上年同月減少20%。日本國內一家半導體設備企業表示:來自日本等的工程師派遣受到限制,「設備的安裝推遲,造成消極影響」。
對半導體寄予厚望
在世界範圍內,半導體的需求正在增加,對南韓和台灣的出口堅挺。面向數據中心的投資恢復,對南韓三星電子等記憶體企業供貨正在增加。
有觀點認為,今後對中國企業供貨也將增加。因美國政府制裁而無法使用美國造設備的中國企業將開始使用日本造。日本一家工廠自動化(FA)大型企業表示,「面向中國最大代工企業中芯國際積體電路製造(SMIC)的業務將增加」。
在中國,公共工程的執行提前,但就業復甦遲緩。新車銷售也具有依賴補貼的傾向,也有觀點擔憂汽車更新換代告一段落後的情況。
大和總研的鈴木雄大郎指出,「中國的消費仍然疲軟。從來自日本的出口來看,家電等仍然低迷」,認為今後焦點是內需能否在中國政策效果持續期間內復甦。還存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再擴大導致中國對美歐出口減少,進而影響日本出口的風險。
日本綜合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的所長石川智久也表示,「貿易整體恢復仍需要時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