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疫情後資金流向這些初創企業
2021/03/08
資金正在向瞄準後疫情時代的初創企業聚集。在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等匯總的2020年融資額排行中,引領去碳化和數位化轉型等新産業的企業排在前列。儘管2020年的經濟情況大幅惡化,但初創企業仍非常受期待,有5家企業實施了超過50億日元的大型融資。企業打算用籌集的資金促進進一步發展。
為投資者提供服務的日本Kepple根據登記簿資訊調查了融資額,日本經濟新聞對金額較高的企業進行了調查和排名。
位居榜首的是從事新一代電池開發的APB。APB開發的是幾乎所有部件都用樹脂製成的新型鋰離子電池。2020年共籌集了81億日元資金,投資方包括JFE化工、豐田通商、ENEOS Innovation Partners等業務企業和風投企業。籌集的資金被用於對預定於2021年春季投産的福井縣量産工廠進行設備投資。
![]() |
APB開發的電池優勢在於安全性高,即使釘釘子也不會起火,而且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目前正在開拓的市場是推動去碳化的太陽能及風力等可再生能源市場。APB認為,由於可再生能源受天氣左右,難以控制發電站的電力,需要蓄電池。該公司已開始向可再生能源業務興盛的歐洲企業推銷,如果得到採用,APB也有可能發展成為跨國企業。
第二名也是開拓去碳化時代的企業,名為Spiber。該公司利用微生物來分解源自植物的糖類,收集蛋白質。然後加工成纖維和樹脂,作為衣物等的原料。
![]() |
Spiber正在量産取代化學纖維的蛋白質纖維(公司代表關山和秀) |
纖維市場的約7成被聚酯及尼龍等源於石油的化學纖維佔據。Spiber的纖維具有跟衣物用化學纖維同等的強度和伸縮性,品質可以與之匹敵。公司代表關山和秀強調稱,「擺脫石油的人工蛋白質將成為服裝等廠商的新選擇」。
日本Globis Capital Partners的代表合夥人今野穰表示,「在全球貨幣寬鬆的推動下,資金正在流向材料等日本可在全球決勝的領域以及作為課題已開發國家可以確保領先優勢的領域」。基於技術革新從初創企業而起的可能性,今野認為「這是期待企業價值長期走高的表現」。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香月夏子、仲井成志、山田彩未、川原聰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