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等亞洲拉動世界貿易的局面加強

2021/04/02


       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拉動世界貿易的格局越來越明顯。世界貿易組織(WTO331日發佈的經濟預測顯示,到20221012月,亞洲出口商品將比2015年增長3成。這一增幅遠遠超過增幅約為1成的北美和歐洲。經濟復甦主要是因為各國經濟刺激政策的推動,尚無法預測能否回到可持續增長軌道。

 

 

       在美國西海岸的長灘等主要港口,2月進口與出口貨櫃運輸量的差額擴大到了歷史最大規模。主要是因為來自中國的進口量擴大。

 

       疫情較早平息、率先重啟經濟的中國受到了「新冠特需」的推動。2020年中國的出口額中,遠端辦公相關産品顯著增長。筆記型電腦同比增長20%,家電産品同比增長24%。口罩等纖維製品也增長了30%。這些都是中國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領域。

 

亞洲的出口保持堅挺(浙江寧波的汽車工廠,reuters)

 

       據日本大和綜研估算,2020年中國在世界貿易中所佔的份額為15.0%,比上年增長了1.7個百分點,刷新了歷史最高紀錄。大幅超過份額佔8.3%的美國和佔3.7%的日本。

 

       這種情況也給日本帶來很大益處。12月,日本對中國的出口額同比增長了18%。半導體等製造設備及塑膠等支撐中國生産活動的機器和材料不斷增長。彌補了汽車因半導體短缺而減産等導致對美國出口減少10%的缺口。疫情發生以後,日本對中國出口額佔整體的比例穩居第一。

 

       中國等亞洲地區出口實現增長的背景是歐美等通過經濟對策刺激經濟的計劃。美國拜登政府331日宣佈了8年內投資2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對中國等國家而言,存在外需持續擴大的趨勢。

 


 

       世界貿易能否保持恢復趨勢尚無法預測。WTO預測,世界貿易量在2021年將比上年增長8%,2022年增幅將放緩至4%。WTO總幹事奧孔喬-伊韋阿拉在331日的記者會上指出僅依靠財政支出和貨幣寬鬆,並不能結束危機。還有一項課題是如何讓經濟恢復緩慢的發展中國家獲得疫苗。

 

WTO總幹事奧孔喬-伊韋阿拉(3月31日,瑞士日內瓦的WTO總部,reuters)

 

       主要的風險是中美再次開始貿易戰。如果兩個大國的對立進一步加深,那麼經濟復甦前景會更加不確定。美國拜登政府未改變對中國的強硬姿態,貿易戰爭的火種依然存在。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