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雷CEO:中美對立也要投資中國

2021/05/31


  美國投資公司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提出了新的增長戰略。計劃在2021~2024年通過旗下基金籌集總額超過1300億美元資金,把中國、印度、日本列為有潛力的投資地區。在中美對立長期化的背景下,凱雷集團向中國大力投資的原因是什麼呢?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就此採訪了凱雷首席執行官(CEO)李揆晟(Kewsong Lee)。

       

  記者:在基金行業,可用於投資的資金越來越多,獲得項目的競爭也十分激烈。

    

   

  李揆晟:「乾火藥」(Dry Powder,閒置投資資金)問題不用擔心。我們接觸的收購機會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多。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科技帶來破壞性革新、新冠疫情導致消費者行為發生變化,這些世界趨勢催生了很多投資機會。

  

  中美的交流不會停止

     

  記者:目前仍看不到中美對立結束的跡象。

   

  李揆晟:從長遠來看,世界第一和第二經濟大國之間的貿易還會繼續,交流也不會停止。只是因為利害關係錯綜複雜,很難實現建設性的對話和互惠貿易。兩國之間的各種爭論仍會持續。

     

李揆晟(Kewsong Lee)

       

  很多人十分關注這方面的新聞並為此擔心,但從大局觀點來看,中國仍有投資機會。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是中國,而不是美國。僅選擇美國或中國的其中一方並非良策,應該同時面對兩個國家。

     

  在中國配置30名投資人員

    

  記者:中美脫鉤(Decoupling)會對凱雷的中國投資對象帶來不利影響嗎?

     

  李揆晟:對於中國當地企業來説,(國外商品和服務變得難以進入中國市場的)經濟脫鉤是抓住國內消費需求的良機。凱雷目前也正在中國當地尋找更多投資機會。我們2000年進駐中國大陸,並推進了本土化,配置了30名以上投資人員。

      


        

  如果是在20年前,我們會考慮讓投資的中國企業進入歐美市場的方法。或許會考慮如何使投資對象實現增長,成為供應鏈中的重要存在。從未來的中美關係考慮,由當地的投資團隊挖掘有潛力的企業,力爭在中國國內實現增長,這一點很重要。

  

  記者:在美國,凱雷的方針是強化向企業提供資金借貸的私募債權(Private Credit)。借款方有需求嗎?

    

  李揆晟:在一些情況下,傳統融資管道——債券發行市場和銀行會在市場發生混亂或者不穩定時無法應對。我們能夠以很好的條件提供資金。對於要求速度快又能確實放款的借款方來説,銀行的作用在降低。

           

          

  記者:世界各國的監管部門擔心游離於銀行體系之外的「影子銀行」膨脹。

    

  李揆晟:我們沒有取走存款。而是從(了解風險的)成熟機構投資者那裏籌集資金,進行私募債權投資。即使貸款對象出了什麼問題,也不會影響到整個金融體系。

    

  沒有會動搖金融體系的泡沫的信號,也看不到過度借貸的徵兆。雖然名義上借貸額很大,但利息水準非常低,用現金流來衡量的企業支付能力較高。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宮本岳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