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金流向基建股,投資者由攻轉守
2022/06/06
投資資金正在湧向公路、自來水和供電等基礎設施企業。相關的股價指數創出歷史新高。在經濟減速的隱憂之下,這些企業更能承受經濟波動的影響,這一點在股市獲得積極評價。由於銷售額與物價部分掛鉤,一些企業的股票更能抗通膨。資金從高科技企業轉向抵禦經濟蕭條的防守型股票,反映出悲觀的投資者心理。
![]() |
美國標普全球公司(S&P Global)計算的全球基礎設施股價指數6月1日漲至2927.70點,比2021年底上漲6%。創出2007年2月開始計算以來的最高點。自從2020年春季在疫情的衝擊下出現暴跌以後,基礎設施股價指數維持了緩慢的上升曲線。另一方面,MSCI全球標準指數則跌至771.6,下跌10%以上。
以英法間海峽隧道的運營公司法國Getlink SE為例,5月31日的股價比2021年底上漲23%,處於上市以來高點附近。涉足供電和天然氣供應的英國National Grid上漲逾10%。涉足廢棄物收集的美國Waste Management也處於上市以來高點附近。
此外,業績不易受經濟影響的通信股也被買入。德國電信上漲17%,處於20年來高點附近。日本NTT上漲24%,處於22年來高點。
日本岡三資産管理公司的股票投資部長宮地徹郎在管理的基金之中,減持了科技企業和汽車等週期性股票,納入了NTT。他表示「由於通貨膨脹和疫情長期化、烏克蘭危機等,今年對企業業績和股市不宜樂觀」。
在投資資金湧向基礎設施股的背後,存在美聯儲(FRB)的貨幣緊縮招致經濟減速這一隱憂。企業業績的不確定性正在加強,分析師上調業績預期的比率減掉下調比率得出的「修正指標(revision index,RI)」自4月後半段起降至負值區間。
自美聯儲升息預期加強的2月前後起,資金持續流向業績穩定的消費概念股。但到5月下旬,以美國折扣店巨頭塔吉特公司(Target)宣佈2~4月利潤下降為契機,生活必需品等消費概念股持續低迷。由於有觀點認為汽油價格上漲等將導致消費者節約意識加強,收益更為堅挺的基礎設施概念股不斷被買入。
也有一些企業能抵禦迅速加劇的通貨膨脹。從事高速公路運營的澳大利亞Transurban Group採取通行費用7成與消費者物價指數掛鉤的機制。由於外出限制的放寬,高速公路正在恢復繁忙,QUICK FactSet的統計顯示,每股收益(EPS)將於2022財年(截至2022年6月)時隔2年實現盈利,之後有望維持利潤增長。
在澳大利亞,在物價漲幅創出約20年來最高水準的背景下,Transurban的抗通膨性受到關注。5月31日的股價比2021年底上漲4%。該公司首席執行官(CEO)史考特·查爾頓(Scott Charlton)在2月的財報説明會上表示,「通貨膨脹對盈利來説屬於東風,覆蓋了利率上升導致的利息支付增加」。
![]() |
通往英法海峽隧道的高速公路(Reuters) |
另一方面,QUICK FactSet的數據顯示,Transurban的PER(市盈率)達到64倍左右,估值偏高也被意識到。日本Pictet投信投資顧問的投資商品本部高級研究員松元浩針對基礎設施股指出,「估值(投資尺度)變得偏高,作為資金的避風港存在極限」。他認為如果業績的惡化隱憂加強,拋售將增加。
岡三資産管理公司的宮地針對轉向防禦性股票和資源概念股的目前配置組合表示,「意在渡過難關」。如果確認通貨膨脹壓力將下降「將全面調整」。投資資金將維持容易流動的環境。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