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只存錢不花錢,設備投資低迷
2022/08/30
日本企業的設備投資低迷。儘管日本企業的利潤處在歷史最高水準,但設備投資未達到高峰,與歐美企業相比也增長緩慢。日本設備投資額排名前10的企業多是通信、電力、鐵路等基礎設施類企業。電子相關企業的名次下降。沒有發現拉動下一次增長的新生力量,給人以日本經濟活力下降的印象。
「我國企業部門持續保持慎重的設備投資姿態」。日本內閣府在2022年經濟財政白皮書上指出,企業的經營越來越保守,越來越傾向於不花錢。從財務省的法人企業統計來看,也是經常利潤擴大而投資沒有增長。
![]() |
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介紹,在過去30年企業的設備投資方面,美國增長3.7倍,英國增長1.7倍,德國增長1.4倍,日本僅增長1%,和30年前幾乎持平。
QUICK FactSet製作了東證股價指數(TOPIX)對象企業(剔除金融類企業)的2021年度設備投資額排行榜,結果發現豐田、NTT、日産排名前3,與處於最近峰值的2006年度沒有變化。
豐田的設備投資額為3.48萬億日元,比2006年度增長6000多億日元。2.2萬億日元是租賃用資産,用於取得汽車。為了轉變模式和提高生産效率,豐田還投資了工廠和機械。
![]() |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中)視察豐田的工廠,左側為豐田社長豐田章男(6月17日,愛知縣豐田市) |
NTT為了擴充手機設備及數據中心等投資了1.75萬億日元。面向5G的投資額趨於增加。在通信企業中,設備投資額排行榜第4名的軟銀集團和第11名的KDDI也比2006年度的投資額多。排名靠前的企業中,鐵路和電力企業也很突出。
基礎設施類企業影響力增強,名次下降的是電子相關企業。日立製作所的設備投資額為2900億日元,比2015年前大幅減少,從第4名下滑到第20名。通過業務重組,出售了原日立國際電氣、原日立化成等。佳能從第9名下滑到第41名,松下控股也從第10名下滑到第29名。
熟悉企業投資行為的日本帝京大學教授田中賢治認為,「2000年代的投資沒有産生預期收益,這一失敗經驗産生了不良影響」。分析數據發現,2008年雷曼危機以前進行了大規模投資的企業為回收投資而苦惱。
投資的品質也有變化。日立的副社長河村芳彥7月29日在4~6月的線上財報發佈會上表示,「正在詳細考察設備投資的內容,將控制大量增加固定資産的設備投資,同時增加無形資産」。
從各企業紛紛探索合理化經營的整體動向可以看出日本經濟的停滯。日本內閣府將關注開業率與停業率相加後的「代謝率」。美國、英國、德國保持在20%左右,日本只有5%左右。這一數據表明日本企業缺乏新陳代謝。
![]() |
美國的新企業有活力,反覆投資,實現增長,從而拉動經濟。跟日本企業一樣,QUICK FactSet對美國企業的設備投資額進行了排名。2021年度排在首位的是亞馬遜,其次是谷歌的持股公司Alphabet、通用汽車(GM)、微軟、英特爾。
從2006年度以來一直位居前5的只有通用汽車。以1998年創業的谷歌為首的大型IT企業取而代之,成為投資主角。
很明顯,企業僅靠存錢並不能實現可持續增長。如果沒有能讓企業冒險創業和投資的環境,日本經濟只能加速衰退。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松尾洋平、丸山大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