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成為「初創企業大國」的野心

2023/07/25


      印度想要作為「初創企業大國」提高國際上的存在感。作為二十國集團(G20)輪值主席國,印度新設了以提高新興企業活力為主題的會議,近日匯總了以共同投資1萬億美元等為核心內容的聯合聲明。在作為「全球南方」盟主備受矚目的背景下,印度希望也成為擁有眾多實力雄厚的新興企業的大國,擴大影響力。

    

在「Start Up 20」上提出建議後舉行記者會的印度相關人士(7月3日,首都新德里近郊的古魯格拉姆)

     

      G20的新興企業會議「Start Up 20」於7月3日發表了匯總各方建議的聯合聲明,「初創企業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存在。但是,關於新興企業的定義和支援政策的理想狀態,各國之間並未達成一致」。列入聲明的建議包括G20各國統一新興企業的定義,以及進行總額為1萬億美元的共同投資等。

   

      Start Up 20是以民間企業等為中心組成的「Engagement Groups」小組會議之一,在印度此次擔任G20輪值主席國的情況下首次設立。以1月在印度南部海得拉巴(hyderabad)舉行的會議為開端,與印度政府合作,由各國代表進行了長達數月的討論。據悉共有500多名代表參加會議。日本有貿易振興機構(JETRO)作為代表參加討論,成為與日本企業溝通的窗口。

    

      建立與生物資訊聯動的個人編號制度

   

      雖然尚不清楚此次的建議內容會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到各國的具體政策中,但預計Start Up 20的框架將被G20的下一個輪值主席國巴西繼承。

   

      在日系風險投資(VC)公司Beyond Next Ventures負責印度業務開發的Shah Mayur對會議表示讚賞:「在G20框架下討論初創企業具有重大意義」。他同時充滿期待地表示,雖然整個G20不能立即進行政策協調,但「可以從雙邊舉措等力所能及的事情開始進行國際合作」。

      

      「這是印度的主意」,7月3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近郊舉行的Start Up 20會議相關記者會上,印度政府人士強調了本國一直以來發揮的主導作用。

 

      印度於2022年12月接替印度尼西亞擔任G20輪值主席國。印度作為輪值主席國關注初創企業的背景原因是,以數位領域為中心取得了飛躍發展。印度與中國等國家相比,在製造業的招商引資等方面一直處於落後地位,但理科人才資源雄厚,IT産業得到發展。

  


   

      印度政府推進了數字公共基礎設施「India Stack」,建立了與生物資訊聯動的個人編號制度「Aadhaar」,以及作為行動通訊基礎的電子匯款系統「統一支付介面(UPI)」等機制,這一點也對運用IT技術的新興企業崛起發揮了積極作用。開發移動支付平臺「Paytm」的One 97 Communications為日本的支付服務「PayPay」提供了技術支援。

  

      中國加強IT監管,取代中國成為投資對象的印度初創企業受到關注,這也成為了一股東風。Start Up 20的舉辦,也反映出孕育了眾多獨角獸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企業)的印度的自信。

 

      但是,目前新興企業的融資環境正在惡化。因新冠疫情而維持低利率的各個國家紛紛追隨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轉為加息路線。來自美國等海外國家的投資資金曾經大量流入印度,但現在這一環境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印度國家軟體和服務公司協會(NASSCOM)等的統計顯示,2021年新增的印度獨角獸企業為42家,達到2020年的3.5倍。但2022年僅為23家,只有上年的一半左右。英國調查公司GlobalData的數據顯示,1~5月風投對印度的投資額同比減少7成左右。包括印度線上教育企業Unacademy及Vedantu等,2022年的裁員動向十分引人注目。

 

      印度企業對日本充滿期待

 

      在全球吹起逆風的背景下,日本和印度開始在初創企業領域尋求合作。

 

      6月下旬,邀請印度企業家向日本企業和投資者介紹印度企業的活動在東京都中央區舉行。「我強烈感受到印度和日本的友好關係正在加深。跨越國境的併購(M&A)越來越活躍,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機會」,主辦方之一、在印度從事創業支援業務的GSF的Rajesh Swahney進行了熱情的演講。

 

      印度人口眾多,擅長數位技術的人才豐富,對於擔心少子老齡化導致國內市場縮小的日本企業來説,印度市場很有吸引力。參加該活動的日本相關人士對印度充滿期待,認為印度不僅人口眾多,而且「有手機的人很多,對技術也十分精通」。

 

      以新加坡等為據點對印度企業進行投資的風投企業Rebright Partners的布里奇·巴辛(音譯)指出,日本投資者「一旦看中企業或産品,就會長期持續投資」。

  

Rebright Partners舉辦了日本投資家和印度初創企業的牽線活動(4月,東京都千代田區)

    

      Rebright也於4月在東京舉辦了印度企業和日本相關人士的牽線活動。經營線上診療業務和健康診斷網路預約服務等的MediBuddy的首席執行官(CEO)Satish Kannan表示:「美國投資方基本上是純粹的投資基金,而日本大多是企業風險投資(CVC)。美國要求企業實現垂直上升式增長,而日本則是站在長遠角度看待企業」。另一方面,此次活動上也出現了「希望日本投資者加快決策速度」的聲音。

 

      在印度把目光轉向海外的情況下,是否也能擴大與日本的合作呢?不僅是印度,日本方面也需要拿出態度。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花田亮輔 孟買、小林拓海 藤村廣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