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對大陸出口的佔比降至21年來的低點
2024/01/10
台灣出口對中國大陸的依存度下降。對大陸的出口占台灣出口總額的比率到2023年降至35.2%,達到21年來的最低水準。由於大陸經濟減速,台灣對大陸的出口大幅減少,而對美國和歐洲的人工智慧(AI)相關出口則表現堅挺。
台灣的財政部1月9日宣佈,台灣2023年的出口總額比上年減少9.8%,降至4324億美元。
![]() |
按出口目的地的構成來看,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額減少18.1%,降至1522億美元。對大陸的出口占整體的比率降至35.2%,與2022年(38.8%)相比大幅下降,達到2002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另一方面,台灣對歐洲出口增長2.9%,增至422億美元,對美國出口增長1.6%,增至762億美元。以2023年下半年為中心,因生成式AI而需求增加的高性能伺服器等資訊通信設備的出口表現堅挺。
台灣對日本和東南亞的出口出現個位數減少,但佔出口整體的比率擴大。
![]() |
台灣南部的高雄港 |
台灣出口對大陸的依存度2000年代中期以後一直穩定在40%左右。在台灣,從製造業到農業,廣泛行業都把大陸作為主要的出口市場。
作為經濟引擎的半導體也大部分出口到智慧手機等工廠集中的大陸。
目前,台灣出口對大陸的依存度下降主要有2個原因。
首先,在中美對立全面顯現之後,台灣企業把伺服器和通信設備等的部分生産從大陸遷回台灣,或者轉移到大陸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因此,對大陸以外地區的最終産品及作為零部件的半導體等的出口增加。
民進黨政權也提出了經濟擺脫對大陸的依存,敦促加強與大陸以外地區的經濟關係。
此外,2023年大陸經濟明顯放緩,台灣對大陸的出口颳起了逆風。由於新冠疫情下的「數位特需」的反作用,大陸的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的生産出現下滑。
不過,對台灣來説,大陸是最大的出口目的地這一狀況並未改變。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龍元秀明 台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