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紛紛增加海外併購預算 理光增至3倍
2014/06/26
日本上市企業2013財年(截至2014年3月)的經常利潤已經恢復至雷曼危機前的90%以上水準,將進入由復甦轉向尋求新一輪增長的局面。獲取其他公司的經營資源的「以投資換時間」戰略將成為業務結構調整和海外業務擴大的有力手段。
其中展現出積極姿態的是,在日本國內市場陷入增長乏力的精密設備企業。理光認為,「亞洲辦公設備的銷售仍存在增長空間」(三浦善司社長),將通過併購來完善新興國家的銷售代理商網路。在截至上財年的3年裏,對土耳其辦公設備銷售公司等的收購投入了340億日元,而今後3年將增加至約3倍。
此外,柯尼卡美能達在本財年內,也計劃在醫療器械相關領域等投入總額400億日元左右。而此前曾持消極態度的尼康表示,「將擺脫對相機業務的依賴」(預定下任社長牛田一雄),為了發展醫療業務,今後3年將投入2000億日元。
設定投資框架的目的大體可分為「構建新的盈利來源」、「開拓海外市場」等兩種。雖然新提出投資目標的企業很多,但也有像日立造船那樣的情況,該公司計劃在截至上財年的3年裏投資200億日元,而實際上僅實施了138億日元的收購,此次則將投資額度擴大到了400億日元。
東麗在上財年總計斥資1000億日元,收購了美國的碳纖維企業和南韓的水處理膜企業。在這一業績的基礎上,將在在始於本財年的3年裏投資總計2000億日元。
海外收購面臨所在國的政治局勢、市場動向的變化、當地管理體制以及匯率管理等日本企業之間併購所不存在的風險。此前存在製藥公司等遭遇挫折的情況,要可靠地帶來收益,併購對象選擇和資産評估的經驗積累等將日趨重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