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俄制裁陰影籠罩歐洲企業
2014/08/08
![]() |
據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對於歐盟來説,俄羅斯是僅次於中國的第2大進口對象國,佔到整體進口量的12%以上(2013年)。而在出口方面,俄羅斯也排在第4位,佔歐盟整體出口的近7%。因此對俄制裁可能産生的影響巨大。
「謹慎估計的話,陸地和海上設備的利潤率將低於預期」,油田服務領域的世界型企業、法國德西尼布(Technip)首席執行官(CEO)Thierry Pilenk宣佈將下調業績預期。
這家企業提供油氣田開採不可或缺的設施。受新一輪制裁的影響,俄羅斯國內的資源開採可能陷入停滯,而這家企業也已開始被捲入風險。
此前,雖然對俄加強制裁的聲音不斷高漲,但一直顯示出希望繼續在俄羅斯開展業務的國際石油資本也出現了悲觀意見,英國石油公司稱「如果進一步增加制裁有可能對經營造成重大的消極影響」。
德國已經決定撤銷對俄武器出口合同。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能源部長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8月4日表示,不批准本國軍需企業德國萊茵金屬公司(Rheinmetall AG)向俄羅斯出口軍事訓練設施的計劃。在新一輪制裁中,新增武器買賣才是禁止的對象,但德國已開始取消原有合同。
瑞典商用車企富豪曾尋求重啟4月暫停的向俄羅斯坦克企業供應引擎的磋商,但由於此次的新一輪制裁,富豪越來越有可能被迫放棄相關計劃。
即使是在制裁對象外的領域,俄羅斯的經濟低迷也正對歐洲企業的相關業務産生影響。德國福斯1~6月在俄羅斯銷量比上年同期下降8%,而法國雷諾也出現了2位數減少。俄羅斯市場自去年起持續低迷,受制裁的影響,消費者心理進一步冷卻。在各企業的世界整體銷售中,俄羅斯所佔的比例雖然僅為數個百分點,但加上在南美等其他新興市場的減速,讓企業為之困惑的因素正在增加。
世界第2大體育用品廠商德國愛迪達在俄羅斯擁有約1000家店舖,日前以在俄羅斯的零售業務低迷等為由,下調了2014財年(截至2014年12月)的利潤預期。還計劃在俄羅斯推遲開店計劃,加快關閉虧損門市。此外,德國大型流通企業麥德龍則表示,「烏克蘭店舖表現低迷」。
德國機械工業聯盟(VDMA)7月下旬考慮到制裁的影響,將今年的國內産量由此前的增長3%下調至同比增長約1%。作為德國代表性的出口産業,機械行業的增長如果放緩,可能對其他産業的生産活動造成影響。
(加藤貴行 法蘭克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