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也擔心中國食品安全了
2015/03/16
花翻倍的錢也要買安心
在首都河內市中心的二徵夫人郡,在餐飲店和商店鱗次櫛比的繁華地段,一家名為「BACK TOM」(音譯)生鮮食品店生意紅火。這是一家為應對食品安全需求而開設的食品店。蔬菜全部採用有機或者低農藥栽種,肉和魚類也是從值得信賴的簽約農戶那裏採購的。
![]() |
BACK TOM的店內掛著介紹栽種過程的展板(河內) |
BACK TOM的1號店開業於2010年4月,如今已在河內開設了5家店舖。簽約農戶分佈在河內市周邊的省份,現在已有約160戶。由於指定栽種方法,和超市、市場相比能夠採購的商品種類有限,銷售種類因此也不多。即便如此,商家會通過Facebook發佈進貨情況,敏感的消費者很快就會前來光顧。
在越南南部的胡志明市,「HOA SUA FOODS」等銷售有機蔬菜和無藥物養殖魚的店舖也在增多。
超市也在發生改變。在河內,日本永旺出資30%的Fivimart從去年夏季開始強化蔬菜和水果的産地標籤。一部分進口産品還會附帶進口證明。此外還開始讓第三方機構來檢查衛生管理情況。將從新店開始引進上述機制,年內將擴大到全部20家店舖。將活用永旺的經驗,貫徹細緻的衛生管理,例如廚房停止使用木質砧板,員工必須佩戴口罩和帽子等。
預計永旺出資49%的Citimart(胡志明市)也將採取同樣的舉措。永旺在胡志明市和其周邊開設了兩家「永旺夢樂城(AEONMALL)」。今年秋季還將在河內開設夢樂城的1號店。以永旺集團主導的形式,預計日本方式的食品安全對策將在越南擴大開來。
在越南,人們大多從菜市場購買蔬菜、肉類、水産品等生鮮食品。超市和便利店等現代零售業在越南的所佔比重還不到5%。因為菜場上的食品新鮮便宜,而且在一個市場就能買到各種各樣的商品,菜市場確立了優勢地位。在菜市場上,幾乎找不到明確寫明商品原産地和保質期的銷售者。
放置很久都不腐爛的中國水果
越南消費者開始關注「食品安全」的背景是對中國産食品的不信任感。「發現了放置很久都不腐爛的水果」、「農藥用量超標」等有關中國産食品的傳言被越南人在網上傳來傳去,甚至引得政府高官於去年秋季下令對中國食品進行徹查。由於在網際網路上資訊很容易擴散,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變得越來越敏感。
![]() |
Fivimart開始強化水果和蔬菜的産地標籤(河內) |
越南人非常喜歡上社交網站。截止去年6月,僅Facebook的使用人數就達到2400萬,超過了日本(2200萬人)。不少人還同時使用「Zalo」等越南當地的社交網站,幾百人規模的群聊也不罕見。因此,消息會在瞬間擴散。對食品問題尤為敏感,吐槽很多。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推算,2014年越南的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GDP)約為2千美元。雖然要達到購買家電産品和汽車等出現加速的3千美元還需要一段時間,不過越南人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只要對身體好,即使價格偏高也有很多人購買。越南約有9千萬人口。預計越南人食品安全意識的增強對日本企業來説將成為開拓市場的東風。
(富山篤 河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