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山蘇姬比起中國更重視印度?
2015/07/15
「也希望你和全國民主聯盟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積極引導緬甸民眾,公正理性看待中國和中緬合作,為兩國關係發展增添更多正能量」。
翁山蘇姬(左)訪華有些情非所願(6月11日,北京人民大會堂,KYODO) |
平靜地接受中國的厚待
翁山蘇姬的反應卻出乎意料的平靜。她表示,「緬中兩國是鄰居,而鄰居是不可選擇的」。
緬甸在軍政府時期與中國關係密切,但在2011年春的民主化改革之後出現明顯轉變。吳登盛政府在加緊改善與歐美各國關係的同時,暫停中國企業主導的大型項目等,試圖擺脫對華依賴。中方此次邀請翁山蘇姬訪華,明顯有牽制現任政府的意味。翁山蘇姬的弦外之音是「因為是不可選擇的鄰國,所以不得已交往」,習近平聽了之後可能也是如同頭上澆了一盆冷水吧。
在結束5天的訪華日程後,翁山蘇姬在6月14日回國,面對前往仰光機場接機的支援者,她卻始終一言不發。次日,緬甸媒體評論稱「全國民主聯盟不是為了黨的利益,而是為了國家利益而行動」。此次翁山蘇姬訪華為情非所願的言外之意呼之欲出。
翁山蘇姬在2012年4月的補選中當選為國會議員後,同年5月出訪泰國,隨後又訪問了美國、日本和德國等10多個國家,但訪華日程一再推後。似乎是因為她的支援者們不希望其訪問中國。
翁山蘇姬的主要支援者為農村和城市的貧困階層,這些人對中國的經濟控制非常警惕。從軍政府時期起就一直支援翁山蘇姬的歐美各國也對中國的人權問題持批評態度。歐美的國際人權組織在翁山蘇姬訪華前發表聲明,稱翁山蘇姬應當宣傳與劉曉波的合作。
最終翁山蘇姬在訪華期間的發言並未觸及到人權問題,但其言行也向支援者表露出「訪華並非己願」。
緬甸地處中印和東盟(ASEAN)各國的中心地帶,在地緣政治學上屬於戰略要塞。由於緬甸經常遭受來自周邊大國的直接壓力,因此外交在其防衛方面有著生死攸關的意義。迄今為止,緬甸國內的政治體制和國際局勢每次發生變化,與周邊國家的外交重心也會隨之搖擺。
希望擺脫對華依賴的吳登盛政府在這4年裏逐漸倒向了泰國等東盟國家。2014年,緬甸通過自薦首次成為東盟輪值主席國。緬甸主持並通過了加快成立東盟經濟共同體的《奈比多宣言》,在南海問題上敦促各成員國加強團結等,發揮了一定的影響力。在此期間,緬甸的外交重心從「北面」的中國轉到了「東面」的東盟。
將「第二故鄉」印度視為榜樣
如果翁山蘇姬能夠贏得2015年秋季大選,緬甸的外交重點又將轉向何方呢?如果翁山蘇姬堅持認為緬甸農村地區和歐美各國的支援非常重要,那就很可能繼承現政權的「擺脫對華依賴」方針,繼續維持與東盟的經濟聯繫。
變數最大的是與另一個鄰國印度的關係。翁山蘇姬與印度關係匪淺,其母親都慶枝是緬甸婦女從政的先驅,從1960年起擔任緬甸駐印度大使。翁山蘇姬隨母親前往印度,15歲之後的青春期基本在印度度過,在德里大學接受了最初的高等教育。印度可以説是她的「第二故鄉」。2012年11月訪問印度時,昂山蘇姬曾對當時的印度總理辛格等人説,「希望把印度作為緬甸民主化的榜樣」。
印度政府也非常重視與翁山蘇姬的關係。現任印度總理莫迪在2014年11月參加東亞峰會之際訪問了緬甸首都奈比多。當時也曾與翁山蘇姬會面,商討如何加強兩國關係。吳登盛政府也在大力發展與印度的邊境貿易,但如果翁山蘇姬參政的話,有可能在邊境地區設立經濟特區等,緬甸的鄰國外交重心也許將從「東」轉向「西」。
翁山蘇姬與日本的淵源
翁山蘇姬與日本也淵源頗深。其父親是緬甸獨立運動領袖翁山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0~41年,翁山將軍在日本活動,為擺脫英國對緬甸的殖民統治,曾向日本陸軍謀求合作。後來,翁山將軍回國,在日本軍隊的幫助下趕走了英國。但在1947年緬甸獨立的前一年,遭到緬甸國內反對派的暗殺。
2歲就失去父親的翁山蘇姬成為一名研究緬甸近代史的學者。1985~86年,為了調查父親當年開展獨立運動的足跡,翁山蘇姬在日本京都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現東南亞研究所)從事海外研究。她學習了日語,非常喜歡三島由紀夫等日本作家的小説。翁山蘇姬因為母親與印度結緣,因為父親日本成了她心目一個特殊的國家。
但翁山蘇姬與日本漸行漸遠。歐美各國對1988年上台的緬甸軍政府實行經濟制裁,禁止貿易和投資。但日本僅僅停止了向緬甸提供新的日元貸款。翁山蘇姬不斷呼籲國際社會向軍政府持續施壓,但日本的做法似乎有些手軟。2014年當選國會議員後,翁山蘇姬積極出訪,先後訪問了歐美、泰國和印度等。但直到2013年4月才訪問日本。將其視為緬甸政局關鍵人物的印度、支援民主化運動的歐美國家都在試圖加強與翁山蘇姬的關係。日本能否恢復與翁山蘇姬的親密關係,這對日本外交將是一個考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仰光 松井基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