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大學生眼中的幸福是什麼?

2016/09/22


        對於如今的年輕人來説,幸福是什麼?日本、中國和南韓各6名、共18名大學生在日本靜岡縣以「對幸福的期待」為主題進行了交流。隨著年輕人交流自己的看法,也流露出了對社會和未來的不安等真心話,從中可以看到中國、日本、南韓的各自情況。

中日韓18名學生暢談各國年輕人的幸福感(8月23日,日本靜岡縣立大學)

     8月底,日本靜岡縣主辦的「中日韓學生會議」在靜岡縣立大學舉行。2016年年底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將在該縣舉辦「東北亞賢人會議」,屆時希望充分利用學生的建議。參加會議的是日本靜岡、中國浙江和南韓忠清南道的大學生。他們都來自與首都和大城市相距不遠的地方的大學。

   中日韓大學生眼中的幸福指數

        據聯合國的《2016年全球幸福指數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 2016)的世界幸福指數排名顯示,在157個國家和地區中,日本、南韓、中國分別排在第53位、58位、83位,與歐美各國相比排名較低。基於這一結果,各國大學生闡述了對於幸福和不幸的看法。

       南韓建陽大學的柳同學表示 「現在在南韓,有一個流行語叫‘地獄朝鮮’,指的是地獄般的南韓」。南韓大學生學業辛苦,而大企業就業門檻又很高。但是,部分富裕家庭的子女和有特殊門路的學生就算能力不強也能在進入大企業工作。這種不公感是「地獄朝鮮」這種説法産生的背景。

        南韓公州大學的林書永也表示,「南韓的學生必須擅長英語、電腦和對外活動,此外還需要注意自己的外表」。可以説激烈的競爭和不公平性是南韓年輕人的煩惱。

        南韓同學還介紹了南韓媒體去年通過對中日韓美4國的推特(Twitter)和網際網路新聞分析出來的各國感覺幸福和不幸的關鍵詞。關於幸福感,在美國,多與「批薩」、「巧克力」和「音樂」等日常生活有關,而在南韓,則多與「音樂會」和「旅行」等非日常活動有關。柳同學表示「擺脫工作和學校等日常生活,會感到幸福」。日本和中國的學生也非常贊同這一點。

        中國浙江工商大學研究所的蘇琳表示,「對幸福影響最大的仍然是經濟增長」。但也表示「僅僅依靠經濟,幸福指數無法持續提高」,並列舉了環境、食品安全、貧富差距擴大等具體例子。

        中國經濟仍保持快速增長,浙江萬里學院的劉遷表示,「我家10年前很窮,但現在已經有能力出國旅遊」,説明了富裕和幸福感的關係。此外他還表示,「通過做有助於他人的事情,能感受到另一種幸福」。這正所謂「衣食足而知禮節」。

        浙江理工大學的王寧從小時候起就崇拜比爾·蓋茲,在入學後迅速創立了公司。現在讀大三的王寧,通過向高中生和大學生教授外語的公司,率領100多名教師工作。她透露真心話:雖然學費也是自己賺的,但經常熬夜,可以看出我皮膚很粗糙。創業的夢想是達成了,但要問幸不幸福,還要稍微想想。


        最後是日本的大學生發言。靜岡縣立大學的佐野萌子説:「似乎與物質豐富程度成反比,人際關係越來越疏遠。」她指出這背後是成長於日本泡沫崩潰後的經濟低增長期、追求適當的安穩生活的「醒悟世代」氣質。這一代日本人體會不到像經濟增長期那樣,大家一起向共同目標邁進的成就感和一體感。

        此外,還存在對於未來就業和社會保障等的不安。有意見認為,「年輕人也有經濟能力結婚的就業環境、能安心生育孩子的社會基礎、促進正規就業等將提升幸福指數」。隨後,中國浙江萬里學院的何逸超提問:「非正規就業指的是什麼?我在學校裏學習到日本人是終身雇用,現在改變了嗎?」這讓日本的學生感到不知如何回答。

  日本「醒悟世代」的煩惱

        中日韓的年輕人似乎都對社會有所不滿。但現在南韓大學生面對的競爭社會的苦惱好像十分迫切。中國仍有日本和南韓過去經歷過的「經濟增長等於幸福」的感覺,但也出現了貧富差距等快速增長導致的失衡。

        與此同時,日本大學生的不安則來自於看不到光明的未來、無法找到解決對策。雖然將自己稱為「醒悟世代」,但實際上仍感到煩惱,這似乎是日本年輕一代的現實。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靜岡支局長 柴山重久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