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油國「盟主」沙特緣何對伊朗讓步
2016/12/01
![]() |
![]() |
伊朗石油部部長讚加內 | 沙特的能源部部長法利赫 |
「我們大幅減産的話意味著將遭受巨大打擊」,沙特能源部長法利赫30日在石油輸出國組織大會召開之前表明力爭實現成員國整體減産至3250萬桶/日的目標。雖然並未直接點名,不過實際上在敦促伊朗同意。
在大會上,圍繞9月OPEC在阿爾及利亞臨時大會上達成協定的減産,各國減産多少成為焦點。1月被解除經濟制裁的伊朗主張增産至制裁前的水準。沙特曾一度考慮將伊朗作為減産的例外。但是由於伊朗增産態度堅決,沙特態度變強硬,要求伊朗加入減産隊伍。
![]() |
此外,作為沙特次皇太子穆罕穆德主導的改革構想「2030年願景」關鍵一環的國有石油公司沙烏地阿美石油公司(Saudi Aramco)上市也近在眼前。如果原油價格繼續低迷,將對沙烏地阿美公司的企業價值評估造成影響。這樣一來,使上市籌集到的資金流向政府主權基金,再通過投資收益擺脫對石油依賴的構想也可能被打亂。
伊朗似乎看出了沙特面臨的困境,始終保持強硬姿態。伊朗石油部部長讚加內在大會召開之前強調「恢復因制裁而失去的市佔率,既是國家的意思也是國民的要求」。主張在伊朗遭受制裁期間實施增産並擴大市佔率的沙特才應該減産。
不過,伊朗內部也存在課題。受制裁影響油田開發和生産設備的現代化進程遲緩,增産能力有限。此外原油價格下跌不利於吸引外國的投資。有望在2017年5月的總統選舉中再次當選的哈桑·魯哈尼總統被認為正通過原油的生産調整尋找可以接受的妥協點。
可以説通過此次共識束縛住伊朗的增産野心已經可以認為是沙特的勝利。關於作為談判最終階段焦點的伊朗生産上限問題,雙方被認為圍繞幾十萬桶的差異展開了博弈。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久門武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