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各國競相增強軍備

2017/05/18


      東南亞各國正在相繼加強海洋軍備。新加坡5月16日簽署了從德國購買2艘潛艇的合同。此外,泰國也將從中國購買潛艇。菲律賓則將部署日本提供的巡邏艇。在中國加強在南海等的海洋戰略、與美國的相互競爭加強的背景下,東南亞各國重新構建自主防衛能力的氛圍正在提高。

  

 

    新加坡國防部16日簽署了從德國企業購買2艘潛艇的合同。該國曾在2013年已決定購買2艘同類潛艇,將推進更換老舊軍艦,以加強裝備。隨著海上貿易的擴大,穿越麻六甲海峽的船舶正在增加,該國希望借此確保海上通道的安全。

 

    5月15日,新加坡海軍舉行了首次國際觀艦式。陳慶炎總統在儀式上表示,50年前新加坡海軍建立時,只有2艘木造船隻,但如今擁有了護衛艦和潛艇等最新戰力。強調了加強海軍力量的成果。

 

    泰國軍政府最近與中國方面簽署了以135億泰銖從中國購買1艘常規動力潛艇的協議。最終計劃向中國總計採購3艘。該國政府以通過潛艇的配備來加強海洋安保體制為由,排除了國內的反對言論,做出了簽署協議的決定。

 

    在東南亞各國的軍隊中,以前陸軍掌握著較強的力量,一直與國內的反政府勢力等展開對峙。但近年來隨著海上貿易擴大以及圍繞南海的領土主權爭議的激化,各國正在將重心轉向加強海軍等海上安保體制。

 

    菲律賓海岸警備隊5月上旬向位於首都馬尼拉所在的呂宋島以東250公里、被稱為「賓漢隆起(Benham Rise)」的海域派遣了日本提供的巡邏艇。由於2016年中國船隻被認為擅自展開勘探,菲律賓方面正提高警惕。日本計劃在2018年之前向菲方提供10艘長40米的巡邏艇,截至目前交付了3艘。此外,日本還計劃提供2艘90米級的大型巡邏艇。

 

 

日本提供給菲律賓的巡邏船(2016年,馬尼拉)

 

    越南從俄羅斯購買了6艘「基洛」級潛艇,2017年1月將第6艘部署於南部的要衝金蘭灣(Cam Ranh Bay)基地。2016年  美國全面解除了自越南戰爭以來持續的對越南武器出口禁運,今後越南還有可能採購美國制武器。


 

    一方面,在東南亞周邊,台灣為了獲得對中國大陸的威懾力,3月啟動了潛艇的自主建造計劃。

 

      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調查顯示,新加坡等東南亞主要5國截至2016年五年間軍費(以美元計)均增長兩位數,其中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的軍費增長超過了60%。2016年武器進口國排名前40的國家當中,東南亞7國上榜,佔總體的9%以上。

 

      東南亞各國增加軍備的背景中,包括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基地化;經濟實力提高,預算增加;日本也擴大防衛用品的提供。

 

      菲律賓此前擁有的巡邏船中老化的船隻很多。菲律賓2012年在在黃岩島與中國公船發生對峙,在中國具有壓倒性優勢的裝備前不得不撤退。菲律賓2016年軍費比2011增加將近4倍,裝備也越來越現代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馬尼拉 遠藤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