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之間的微妙距離
2017/06/07
中日關係出現了改善的跡象。中國主管外交事務的國務委員楊潔篪5月底訪日時,日本政府提出了2018年首腦實現互訪的建議。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還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主辦的國際會議上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廣域經濟圈構想「一帶一路」顯示出了合作姿態,中國方面也表達了歡迎的意向。雖然兩國之間在「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問題等方面依然存在火種,但關係已經開始穩步改善。
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在6月6日的記者會上就中日首腦互訪的提議強調:「楊潔篪國務委員訪日時,我們根據當前的外交日程,就強化包括首腦級別在內的對話等進行了討論」。同時表示:「日本政府希望在建立戰略性互惠關係的觀點之上,從大局出發改善日中關係」。另外一名日本政府高官也表示:「建立讓兩位首腦定期對話環境的時機日益成熟」。
![]() |
安倍第一次擔任日本首相的2006年後,中日兩國的首腦經常進行正式訪問。但隨著2012年9月民主黨的野田政權宣佈「尖閣諸島」國有化,兩國關係開始惡化。再加上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一事,安倍與習近平的會談在安倍第2次擔任日本首相後的2年的2014年11月才實現。在此之後,兩國首腦利用國際會議也進行會談,但中國的公務船還是不斷進入日本主張的領海,兩國關係並沒有實際好轉。
最近中日關係出現改善跡象的一個原因是受到了美國川普政權上台的影響。川普在總統大選中反覆發表敵視中國的言論,但4月份舉行中美首腦會談後態度突然改變。川普的態度是,如果中國加強對朝鮮施壓,可以在中美之間存在的貿易問題上「做交易」。日本政府內有意見認為,「如果不重新與中國首腦構築關係,日本可能會被排除在外」。
目前日本正努力促成在7月于德國舉行的20國集團(G20)首腦會議期間實現中日首腦會談,以及儘快實現在日本舉行的中日韓首腦會談。2018年將輪到中國擔任中日韓首腦會談的主席國,安倍正摸索訪華時與習近平舉行會談的可能性。另外還期待習近平能在2018年下半年訪問日本。
2018年是中日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也是安倍挑戰連續第三次擔任日本自民黨總裁、眾議院議員任期結束的一年,安倍似乎也期待對華關係的改善能鞏固自己的政權。
另一方面,中國在今年秋季召開共産黨的十九大,也不希望在外交上的摩擦有太多的火種。
「一帶一路」構想由習近平主導,安倍雖然表現出的是有條件的合作姿態,但也是對習近平在十九大主導人事上有正面作用。
不過,兩國之間的火種依然存在。日本和美國等在5月的七國集團峰會(G7)上通過了對中國的東海局勢等表示關切的宣言,中國外交部回應稱:「對七國集團峰會聲明假借國際法名義對東海和南海問題指手畫腳表示強烈不滿」。
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內對中國在中日「中間線」附近持續開發氣田的不滿也在蓄積。3月份相關議員向安倍提交了一份建議書,要求討論向國際仲裁法院起訴中國的準備。還有意見稱:和中國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
一名日本政府關係人士表示:「中國將‘反日’用於政治,存在很大的不透明性。放開手腳推進關係改善有風險」。預計中日兩國之間的微妙距離感暫時還會持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