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困境」的蔡英文

2017/08/22


  台灣蔡英文政權正面臨著嚴重的不利局面。作為招牌政策的用工和年金改革等遭到企業和老年人的強烈反對,8月15日發生的台灣大停電導致其重點政策「去核電」路線也受到強烈批評。原本是為了彰顯與上屆國民黨政權的區別而向勞工階層宣傳的戰略,眼下卻變成了白忙一場。

 

  「電力明顯短缺。你們到底要怎麼辦?」8月21日上午,台灣行政院長林全在立法院遭到了在野黨的密集火力攻擊。

 

 

  民進黨的蔡英文政權提出到2025年實現「去核電」,目前6座核電站中只有3座在運作。8月15日的停電對台灣大部分家庭造成了影響,本應提供替代電力的火電站投産動作遲緩,在人們對缺電的擔憂不斷加劇的情況下出現了停電。儘管原因是人為失誤,但批評的矛頭卻指向了蔡英文政權。

 

  台灣無線衛星電視臺(TVBS)在6月份進行的調查顯示,蔡英文的支持率僅為21%,跌至上任以來的最低點,不支持率達到63%,是前者的3倍。台灣師範大學教授范世平等許多觀點認為,停電事件給支持率帶來進一步的負面影響。

 

  蔡英文時隔8年從國民黨手中奪回政權,2016年5月正式上任後便急於改革,提出要擺脫依靠企業和公務員的國民黨政治,但這些政策明顯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重點之一是加強保護工人的用工制度改革,但作為關鍵一方的企業員工也出現不滿的聲音。台灣在2016年底修訂了勞動基準法,將加班津貼提高到原來的2倍以上。目的是減少工作日上班和加班,但減少加班導致員工收入下降的弊端也凸現出來。

 


 

大陸選手沒有出席台北大運會的入場式(8月19日,台灣台北,KYODO)

 

  另外,蔡英文政權還推進改革對軍人和公務員等過於優待的年金制度,卻遭到了養老金領取人員的激烈反對。8月19日在台灣舉行的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式上,改革反對派聚集到運動員入場口附近,造成運動員約30分鐘無法入場。

 

  作為蔡英文政權首要目標的減少對大陸經濟依賴也未能如預期推進。為深化與東南亞的關係,台灣提出了「新南向政策」。但除了簡化簽證來增加遊客外,仍看不到具體成果。在對外出口方面,對大陸依賴度約40%,仍居高不下。

 

  許多市民擔心大陸施壓造成的影響。蔡英文暫時放下民進黨的「台獨」想法,呼籲大陸進行對話。

 

  但大陸加強對與台灣保持外交關係的國家施壓,巴拿馬在6月與台灣斷交後宣佈和大陸建交。

 

  如果不能阻止支持率下降,蔡英文在民進黨內的向心力也必定會下降。學者出身的蔡英文一向與黨內派系保持距離。不僅有來自在野黨的攻擊,來自民進黨內的批評聲也可能加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台北 伊原健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